窄線寬激光器、人體代謝艙、AI機器人,杭州這場「科學節」吸引500多名青少年參與

2025年05月19日13:50:22 科學 3715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樓純

5月16日,由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杭高院」)主辦的「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屆公眾科學日暨國科大·春分工程杭高院第四屆科學節」正式開幕。浙大城市學院黨委書記董悅,浙大城市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楊波及來自浙江省科協、杭州市科協、杭州市科技局、西湖區科協、餘杭區科協、臨平區科協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杭高院黨委書記邵雪榮,杭高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陶立參加活動,近500名中小學生現場參與。

開幕式上,邵雪榮表示,科普伴隨科技創新而生,同時驅動科技創新不斷發展。作為中國科學院在杭州的一脈分支,杭高院始終立足「離科學最近的地方」使命擔當,積極構架科學與社會連接的橋樑:建立了hias 科普師生宣講團,開展「科學家進校園」「名師講堂」等系列活動80餘場,輻射人群千萬人次,全力營造「牆內有成果,牆外有效果」的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良好生態。期待以此次科學節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拓寬科普供給渠道,構建覆蓋全市的科普網路,為杭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注入強勁科技動能。

本屆科學節主題為「以科學之問,啟未來新程」,首次在科學節活動中開放重點實驗室,大家可近距離觀摩空間窄線寬激光器、人體代謝艙等重大成果和學生團隊的ai機器人、生態監測裝置等創新作品。在現場講解和演示中,觀眾可以直觀了解到這些科研成果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場景,領略科技「從實驗室到生活」的魅力。科學節現場還設置了精彩紛呈的互動環節。

窄線寬激光器、人體代謝艙、AI機器人,杭州這場「科學節」吸引500多名青少年參與 - 天天要聞

窄線寬激光器、人體代謝艙、AI機器人,杭州這場「科學節」吸引500多名青少年參與 - 天天要聞

宇樹科技機器狗憑藉精準動作與靈動設計,一場「舞獅群舞」驚艷全場,展現了人工智慧的無限潛力,引發觀眾對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無限遐想。

窄線寬激光器、人體代謝艙、AI機器人,杭州這場「科學節」吸引500多名青少年參與 - 天天要聞

科學魔法秀藍天老師帶來液氮火箭、凍魚復活、液氮蘑菇雲、冰火兩重天等一系列趣味科學實驗,點燃了中小學生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氮氣的各種形態變幻,將晦澀的科學原理巧妙形象地展示出來,同學們紛紛舉手互動,爭先恐後搶著上台參與操作體驗,提問題,講感受,驚嘆之餘,直呼「科學原來這麼酷!」。

杭高院畢業生、杭州市學軍小學科學老師成清清作題為《走近科學之引力波》的主題科普報告。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什麼是波、什麼是引力,以及什麼是引力波,並講述了通過演算法幫助科學家從宇宙的"時空漣漪"中捕捉信息的故事。她的科研之路深刻詮釋著杭高院學子攀登求索的科研精神,勉勵青少年腳踏實地追求科學真理。

科技成果展上,物理光電、半導體、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前沿科學領域最新成果全方位呈現。

窄線寬激光器、人體代謝艙、AI機器人,杭州這場「科學節」吸引500多名青少年參與 - 天天要聞

創新推動科學研究走出校門,走進中小學生身邊。本屆科學節,杭高院特別聯合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餘杭區五個區,以「主場活動+分會場聯動」模式提升科普輻射量級。在各分會場,「科普進校園」活動走進各大中小學,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在課堂上感受科學的樂趣,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接下來,杭高院hias科普宣講團還將持續拓展科普活動的廣度與深度,進一步深入基層,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讓科學的種子在更廣泛的區域生根發芽 ,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貢獻力量。

「轉載請註明出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晶元之路 - 天天要聞

雷軍髮長文講述小米晶元之路

5月19日,雷軍發文稱今年是小米創業15周年。早在11年前,2014年,我們就開始晶元研發之旅。瀟湘晨報綜合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cspxxcb;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 天天要聞

白頂䳭現身蛇島保護區 這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

5月15日,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新紀錄鳥類-白頂䳭(jí),同時也是大連地區首次記錄到該種鳥類。春天是候鳥遷徙和蛇島蝮活動的高峰期,每年這個時候蛇島保護區的科研人員都會在蛇島開展「蛇島蝮種群生命表研究」工作,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王小平介紹說,5月15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科...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著9000多張鳥類照片 - 天天要聞

這位海關女專家手機相冊里分門別類存儲著9000多張鳥類照片

在世界海關組織的講台上,她是用流利英文向國外海關官員解析中國自貿協定細則的「原產地專家」;在世紀公園的晨曦中,她是鳥友們親切稱呼的「白鶺鴒」。她叫張玉華,是海關總署稅管局(上海)的業務骨幹,用6年時間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編織出一張獨特的生態觀
研究稱樹木在日食期間可以「對話」 科學家:離了大譜 - 天天要聞

研究稱樹木在日食期間可以「對話」 科學家:離了大譜

【CNMO科技消息】人類一直好奇,樹木是否只是自然界中的沉默存在?它們有沒有感知?能不能交流?最近一項研究提出一個引人關注的觀點:在日食期間,雲杉樹之間可能發生了某種形式的「對話」,這一說法在科學界引發了爭議。 這項研究由一個科研團隊在2020年日食期間展開,地點是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區。他們監測了三棵雲杉樹,...
馬關發現野生雲南藍果樹 - 天天要聞

馬關發現野生雲南藍果樹

雲南藍果樹。稅玉民攝 雲南網訊(記者徐申黃鵬通訊員王發勇)去年,馬關古林箐省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稅玉民研究團隊在保護區內發現了1株藍果樹科植物。近日,經過1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