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語中,珠穆朗瑪峰被稱為「薩加瑪塔峰」。近日,首屆 「薩加瑪塔對話」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落下帷幕。這場國際會議以 「氣候變化、山地與人類的未來」 為主題,吸引了全球氣候專家、政策制定者和環保組織代表,共同探討山地生態系統在氣候危機中的脆弱性及應對之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視頻致辭中稱,尼泊爾在過去30年已失去三分之一山地冰川,喜馬拉雅地區冰川消融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世人面前: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減少,正讓尼泊爾等山地國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自1975年有記錄以來,全球冰川的融化累計達到9000億噸。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大量冰川徹底消失。而在尼泊爾所在的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情況更為危急。在2011-2020年間,喜馬拉雅地區冰川消融速度加快了65%,預計本世紀末將失去80%的冰川。以尼泊爾朗塘地區雅拉冰川為例,其面積自1974年以來大幅縮減,預計20至25年內將消失,成為全球冰川消亡名單的「瀕危成員」。
冰川消融不僅是山地國家的問題,更引發全球性生態危機。據悉,冰川消融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成為僅次于海洋升溫的第二大誘因。冰川消融打破了水資源平衡,改變了河流水文特徵。一方面,短期內可能導致洪水泛濫,威脅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例如,2013年春天,尼泊爾西部地區遭遇嚴重乾旱,莊稼減產,糧食危機加劇,然而到了該年6月,該地區卻又因異常猛烈的季風雨引發了嚴重的洪水。另一方面,尼泊爾等山地國家大多依賴高山冰川融水作為主要的水資源來源。隨著冰川的不斷退縮,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凸顯。在尼泊爾,許多農村地區已經開始面臨用水困難,村民們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水源。
冰川消融還帶來了一系列地質災害風險。冰川消融使得尼泊爾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給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同時,冰川融化形成的冰川湖也在不斷增多和擴大,這些冰川湖一旦決堤,將會引發洪水,淹沒下游的村莊和農田。
生態危機之外,冰川消融帶來的社會影響同樣迫切。對於尼泊爾等山地國家來說,旅遊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而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減少、極端氣候事件增加以及地質災害頻發,嚴重影響了當地的旅遊業發展。
以珠穆朗瑪峰為例,由於冰川融化,尼泊爾旅遊局已計劃將大本營向南搬遷200至400米至較低海拔地區。這一舉措不僅增加了旅遊運營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遊客的登山體驗。此外,頻繁的極端天氣使得登山活動的安全性大大降低,許多登山愛好者因擔憂安全問題而取消行程。
氣候變化的影響也在加劇社會不平等。尼泊爾大多數人以農業為生,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洪水等極端氣候事件使得農作物減產,農民收入減少。在一些貧困地區,為了應對食物短缺,許多女孩被迫輟學或早早出嫁,這對當地的教育和女性權益造成了嚴重損害。
2025年為首個國際冰川保護年,標誌著全球對冰川危機的認知升級。正如世界冰川監測服務處主任邁克爾·曾普所言:「冰川消融是氣候危機的『體溫計』,如果我們現在不行動,未來將付出無法估量的代價。」對尼泊爾而言,當務之急是將國際承諾轉化為基層實踐——如擴大冰川湖排水工程、推廣耐旱作物種植、發展低碳生態旅遊。而對於全球社會而言,正視「山地生態安全是人類共同遺產」的事實,打破「氣候責任分攤」的政治僵局,或許才是避免更多「薩加瑪塔峰」陷入危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