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檢測到水的新相

2022年10月10日11:41:20 科學 1487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檢測到水的新相 - 天天要聞

納米級空腔中的水無處不在,對地質學和生物學中的日常現象至關重要。然而,納米級水的性質可能與散裝水的性質大不相同,例如,納米通道中水的異常低介電常數、接近無摩擦的水流或可能存在方形冰相所示。這些特性表明,納米約束水可以設計用於納米流體、電解質材料和海水淡化的技術應用。

不幸的是,在納米尺度上對水進行實驗表徵的挑戰以及第一性原理模擬的高成本阻礙了控制水行為所需的分子水平理解。

在這裡,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結合了一系列計算方法,以對類石墨烯通道內的單層水進行第一性原理級研究。該團隊發現單層水表現出令人驚訝的豐富多樣的相行為,對溫度和作用於納米通道內的范德華壓力高度敏感。

除了熔融溫度隨壓力非單調變化超過 400 開爾文的多個分子相外,該團隊還預測了一個六角相( hexatic phase),它是固體和液體之間的中間體,以及具有超過電池材料的高電導率的超離子相。值得注意的是,這表明納米限制可能是在容易獲得的條件下實現超離子行為的有希望的途徑。

該研究以「The first-principles phase diagram of monolayer nanoconfined water」為題,於 2022 年 9 月 14 日發布在《Nature》。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檢測到水的新相 - 天天要聞

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單分子層中的水既不像液體也不像固體,並且在高壓下變得高度導電。

關於「散裝水」的行為方式眾所周知:它在結冰時會膨脹,並且沸點很高。但是當水被壓縮到納米級時,它的性質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通過開發一種以前所未有的準確度預測這種不尋常行為的新方法,研究人員已經在分子水平上檢測到了幾種新的水相

被困在膜之間或微小的納米級空腔中的水很常見——從我們身體的膜到地質構造,它無處不在。但是這種納米限制水的行為與我們喝的水非常不同。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結合計算方法來實現對單層水的第一性原理水平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被限制在單分子厚層中的水會經歷幾個階段,包括「六方」相和「超離子」相。在六方相中,水既不是固體也不是液體,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在高壓下發生的超離子相中,水變得高度導電,以類似於導體中電子流動的方式快速推動質子穿過冰。

了解納米級水的行為對於許多新技術至關重要。醫學治療的成功可能取決於困在我們身體小腔內的水會如何反應。用於電池的高導電電解質的開發、海水淡化和流體的無摩擦輸送都依賴於預測受限水的行為。

「對於所有這些領域,了解水的行為是基本問題。」論文的第一作者 Venkat Kapil 博士說,「我們的方法允許以前所未有的預測精度研究石墨烯類通道中的單層水。」

研究人員發現,納米通道內的單分子厚水層表現出豐富多樣的相行為。他們的方法預測了幾個相,其中包括六角相(固體和液體之間的中間體)和超離子相,其中水具有高電導率。

「六角相既不是固體也不是液體,而是一種中間體,這與之前關於二維材料的理論一致。」Kapil 說, 「我們的方法還表明,通過將水限制在石墨烯通道中,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這一階段。」

「在容易接近的條件下存在超離子相是很特殊的,因為這種相通常存在於極端條件下,如天王星海王星的核心。可視化這一階段的一種方法是,氧原子形成固體晶格,質子像液體一樣流過晶格,就像孩子在迷宮中奔跑一樣。」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超離子相對於未來的電解質和電池材料可能很重要,因為它的電導率比目前的電池材料高 100 到 1000 倍。

結果不僅有助於理解水在納米尺度上的工作原理,而且還表明「納米限制」可能是尋找其他材料超離子行為的新途徑。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036-x

相關報道:https://phys.org/news/2022-09-phases.html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 天天要聞

光博會將於5月15日在光谷啟幕,全球近百項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

5月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召開「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第二十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以下簡稱光博會)將於5月15日至17日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這是國內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專業化程度高、行業地位高、國際化水平高、觀展人數多的頂級盛會之一。大會首次規模化引入境...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 天天要聞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

科普大篷車進校園 點燃學生科學熱情通訊員:羅曉萍、徐玲玲 審核:大慶、彥平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與創新能力,5月8日,武漢市江夏區科學技術協會、江夏區教育局、武漢科技館聯合開展的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來到了江夏區金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 天天要聞

杜克大學研究:若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同事可能會質疑你的能力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據外媒 Neowin 今日報道,美國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儘管 AI 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像 ChatGPT、Claude 和 Gemini 等工具的使用可能會讓同事和經理認為你的能力不足。這項研究題為《使用 AI 工具會遭遇社交評價懲罰》,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登(IT之家附鏈接:點此前往)。研究通過四...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 天天要聞

Nature Biotechnology | 小身材,大作為:研究人員如何「煉」出超強迷你基因編輯器NovaIscB?

引言如果我們可以精確地改寫生命的藍圖,糾正那些導致遺傳疾病的微小錯誤,或者巧妙地調控基因的表達,讓細胞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這不是遙遠的幻想,而是基因編輯技術正在開啟的未來。長期以來,CRISPR-Cas9系統一直是這場革命中最閃耀的明星,它像一把精確的分子剪刀,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然而,就像任何強...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 天天要聞

寧波食品接觸材料測試怎麼辦理?

現代餐飲業和家庭生活中,食品接觸材料作為直接接觸食物的器具,其材質安全性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根據國際食品安全標準,所有可能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以確保不會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 天天要聞

「太空鯊魚」黑洞被發現:距地球 6 億光年,偏離星系中心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昨日(5 月 8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隱藏在 6 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鯊魚」,一個隱秘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的 100 萬倍。IT之家援引博文介紹,該黑洞不像典型的超大質量黑洞那樣位於星系中心,而是遊盪在星系內部,吞噬任何靠近的恆星...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 天天要聞

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提升創新人才培養效能

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文丨羅嘉文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人才既是創新的發起者,也是技術應用的實踐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