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2022年10月01日21:57:23 科學 1388

自人類出現以來,二百萬年間,人口一直在增長,現在,地球上已經有70多億人口了。我們知道,人們定居的地方一般會具有地勢平坦、自然環境良好、交通便利等共同的特點。

不過,有些地方,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不為人所定居,人口一個比一個稀疏。那麼,這類地方有哪些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吧!

我先放出幾個世界人口分布圖,讓你們對世界人口分布有大致的了解。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氣候寒冷、緯度高的地區

這是人口稀疏區的一類。那些地方,緯度高、氣候寒冷,有的地方凍土層深厚,有的直接為冰蓋所覆蓋,總之,不僅食物匱乏,對於商業貿易也十分的不利,自然也就沒人住了。

這類地方,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南極洲,南極點就在南極大陸上,冰蓋厚達四千多米,溫度在冬半年可低至近零下九十度。在這個環境下,冰變得十分堅硬,鋼變得十分脆弱,稀有氣體氡在這個溫度下,只好凝結為固體了。更不用說人了,人一去直接凍死。

其他的都在北半球,北冰洋沿岸那些地方除了東歐平原與西西伯利亞,剩下的地方 ,包括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蘭島、北歐的北側,還有中西伯利亞與東西伯利亞 ,都成了人口稀疏區。當然,西西伯利亞的人口,也遠遠沒達到「稠密」二字。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加拿大,它的人口集中於狹窄的南側,北側幾乎無人定居。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俄羅斯,從圖中也能看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的城鎮數量,與東側形成鮮明的對比。

離海洋較遠的內陸地區

這類地方離海洋較遠,水汽較難抵達,降水少,且晝夜溫差很大。那裡,氣候往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往往是草原與荒漠。集中於亞洲,包括蒙古高原圖蘭平原、哈薩克丘陵,還有我國西北地區。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蒙古是一個人口十分稀疏的國家,其居民分布十分零散。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中亞5個斯坦的地形版地圖,我們能發現:這片地方沙漠廣布,城鎮分布很不均衡。

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區

這也是一類人口稀疏區。一方面,它們的海拔較高,這使它們氣溫較低、大氣較稀薄。我國青藏地區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極端的例子,它的空氣密度僅有海平面的一半,多數人一上去會引起高原缺氧癥狀。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高原地勢崎嶇,不利於交通運輸。這會使居民的生活增加負擔,發生自然災害的幾率也比平原地區高一些。這樣的例子有不少,我就不多列舉了。

因此,誰又願意待在海拔高而崎嶇的高原山區呢?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中國的青藏地區。這裡的平均海拔達四千米以上,大氣十分稀薄。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這是美國本土的人口稀疏區,即大高原與落基山地地區。

炎熱乾燥的熱帶沙漠地區

觀察地圖,我們會發現:在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側,總分布著沙漠。為什麼呢?原來,副熱帶高氣壓帶操控著下沉氣流,掌管了這些地區。事實上,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著回歸線地區每一個角落,而大陸東岸沒事兒,那是它產生的偏東風,順帶地帶走了很多水汽。

而水汽們,則很難從西側進入了,因而回歸線西側,晝液溫差大,而且十分乾燥。人進去了,如果沒有水供應,沒兩天就會幹死。因而,沒人會願意待在沙漠了。

這樣的地方,有不少,有橫跨11國的龐大的撒哈拉沙漠,有平均每年僅有0.1毫米降水、曾83年不下雨的阿塔卡馬沙漠,此外,美國西南側、墨西哥、澳大利亞、納米比亞阿拉伯半島等多地都有類似的熱帶沙漠。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撒哈拉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堪比澳洲大陸,堪稱幾乎無法侵犯的生命禁區。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阿拉伯半島也分布著不少沙漠。其中以橫跨4國的魯卜哈利沙漠最大。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的三大沙漠。驚人的是,熱帶荒漠竟佔澳洲大陸一半左右的面積。

濕熱而又危機四伏的雨林地區

熱帶雨林多分布於南北緯10度之間。那裡氣候濕潤,終年高溫多雨,又多分布於平坦的地區,而且生物資源與淡水資源十分豐富。本來,它是能居住的。但為什麼,它成了人口稀疏區呢?關鍵的兩點:一是那裡危機四伏,二是濕氣偏高,劃破的傷口很難癒合,易致感染。因而人們也不在雨林定居了,儘管現代人類的不知多少萬世祖還活在雨林。

這3個地方,集中了全世界七成以上的熱帶雨林,它們即是(按大小排序):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當然,還有一些雨林「飛」到了回歸線附近,北至我國西雙版納,南到馬達加斯加東岸,也有小片雨林分布。

不過,說實話,這些雨林,有很大的旅遊價值,只是不宜居而已。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巴西西北側的亞馬孫平原。那裡,流淌著全世界最大的水系,養育著4萬多種熱帶植物。


地球上的70多億人是怎麼分布的?這些地方,人一個比一個少 - 天天要聞

大巽他群島(馬來群島的一部分)示意。爪哇島人口稠密,另3個大島則分布著不少雨林,居民分布零散。

【完】

以上,列舉了5種類型的人口稀疏區,它們自然景觀各異,但它們:一個相同點,就是都不適合定居。你們覺得呢?你們可以把你們的看法,發到評論區哦!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著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器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器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器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