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CAR-T細胞療法,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它在腫瘤治療方面取得了亮眼進展。不過近年來,科學家們嘗試拓展其應用範圍——將CAR-T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便是一個範例。

細胞療法幫助重症患者停葯
2022年9月中旬,一份刊載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新論文報道稱,科學家已成功利用CAR-T療法顯著緩解了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病症,並有望繼續攻克更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團隊是一群來自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醫學專家。他們招募了5名紅斑狼瘡重症患者——4女1男,年齡在18至24歲之間,並對他們開展CAR-T細胞治療:先從其血液里收集分離免疫細胞,再用轉基因技術改良它們,最後輸注回患者體內。
後續血液測試顯示,5名患者的B細胞在治療大約4個月後恢復正常,不再產生異常抗體;患者保持無病狀態,到現在已經停用紅斑狼瘡藥物3到17個月了。
這5個人也成為全球第一批接受轉基因細胞治療並取得療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論文通信作者、領銜此項研究的風濕病學家格奧爾格·謝特(Georg Schett)表示,他推測CAR-T療法導致了「免疫系統的重啟」(rebooting of the immune system)。

我們對這些結果感到非常興奮。其他幾種因B細胞異常導致、會生髮自身抗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肌炎和系統性硬化症等,可能也會因CAR-T細胞治療得到緩解;此外,諸如多發性硬化症之類的疾病或許也會對這種療法高度敏感。

注入T細胞,從而使B細胞變正常
籠統來說,紅斑狼瘡發生的直接原因是機體免疫系統錯誤攻擊健康組織和器官;不過關於其深層機制,科學界尚無準確解釋。很多學者判斷,它可能由病毒感染、特定藥物以及青春期和更年期前後的身體變化引發。
數據顯示,大約每一千個人中就會出現一個紅斑狼瘡患者,其中女性(尤其是育齡女性)的發病風險遠高於男性。紅斑狼瘡很難診斷,因為其癥狀往往突然發作,又很快緩解,並與其他幾種疾病的癥狀相重交疊。
紅斑狼瘡會導致極度疲勞、器官損傷以及關節和肌肉疼痛,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是鼻子和臉頰出現明顯皮疹。(雖然對許多人來說,癥狀是輕微的。)
鑒於其他療法難以改善重症患者的癥狀,謝特團隊便開始嘗試CAR-T療法。
CAR-T療法全名「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腫瘤的新型靶向療法,自2015年首次應用於白血病以來,已取得了相當喜人的臨床成效。
如前文所述,CAR-T治療的基本方法是收集患者T細胞,改造它們以使其靶向新目標(例如癌細胞),最後注回患者體內。
在最新的研究中,謝特等人將紅斑狼瘡患者的T細胞改造得具備靶向B細胞的能力,以使其在輸注後攻擊患者體內的異常B細胞——紅斑狼瘡患者體內的B細胞可產生大量自身抗體,這些抗體並非為了保護機體免受病原體入侵,而是攻擊健康組織。
為確保新療法不會損害患者免疫系統,不會使其面臨更大感染風險,謝特團隊在治療前後評估了患者對多種疫苗的反應,包括麻疹、風疹、腮腺炎、乙型肝炎、破傷風和白喉疫苗。
結果顯示,5名狼瘡病人治療前後的免疫反應並無顯著差異,這表明CAR-T主要針對那些製造自身抗體的異常細胞。
資料來源:
Scientists hail autoimmune disease therapy breakthrough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