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報道,聲稱「水可以變成雙氧水消毒殺菌」。眾所周知,雙氧水消毒殺菌是常識,但「水變成雙氧水」這事就值得推敲了!
這不,就連國內知名機器人賽道企業鈦米機器人董事長潘晶都在朋友圈「下場」闢謠:「水再怎麼處理也成不了雙氧水,這個其實加的是自來水,自來水中含氯,然後電解產生非常弱的類氯離子殺菌......」
水到底能不能生成雙氧水?這還真的是一件挺專業的事兒。要探討這件事兒,首先得從雙氧水的誕生開始講起。
「雙氧水」的誕生及主流製法
1818年,法國著名化學家泰納爾(J.H. Thènard)做了一次實驗,首先,他加熱已除去了過渡金屬離子的硝酸鋇得到了氧化鋇:
2Ba(NO3)2→2BaO+O2↑+4NO2↑
隨後,泰納爾將氧氣通過赤熱的氧化鋇(BaO)時製得了過氧化鋇(BaO2):
2BaO+O2→2BaO2
接著,他發現將BaO2分別與硫酸、硝酸、醋酸或磷酸反應,都能得到一種「富氧產物」,經過分析得出:
這種富氧產物含有與水相等的氫及比水多一倍的氧,由此稱其為「二氧化氫」,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雙氧水」過氧化氫(H2O2)的由來。
圖源網路
而作為一種過氧化物,其分子結構極其不穩定,雙氧水中的氧(O-)是以高能態的形式存在,在常溫下隨時可分解還原成氧(O2):
H2O2 → H2O +(O)氧原子
這也是雙氧水為什麼能殺菌的原因。當雙氧水中的單原子氧O散逸出來,就會立刻尋覓附近分子中的原子、電子進行「掠奪」,即掠奪附近微生物、細菌的原子、電子,從而使其蛋白質分子結構破壞,殺死細菌。經實驗,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脊髓灰質炎病毒及真菌等多種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殺滅作用。
同時,作為一名殺菌消毒能手,除卻去除空氣中的有機污染物,雙氧水還能去除異味,並生成無毒的物質,在消毒完成後分解為氧氣和水,這種無污染清潔綠色的特性也符合當下「雙碳」大環境的調性,因此,雙氧水也成為了備手歡迎的殺菌消毒液之一,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雙氧水近年來產量及表觀消費量均保持穩步上升,2021年我國雙氧水行業產量達到1235萬噸,表觀消費量為1240萬噸。(包括造紙、紡織印染、污水處理、化工冶煉等各領域)
那麼,話說回來,當下雙氧水的主要製作方法是什麼?
在1950年代以前,主要是採用電解法製備過氧化氫——電解硫酸氫鹽溶液(如硫酸氫銨、硫酸氫鉀)得到過二硫酸鹽,再加入硫酸使過二硫酸水解從而得到過氧化氫。
到了1953年,美國杜邦公司研究出了一種蒽醌法,即以2-乙基蒽醌和鈀為催化劑,由氫氣和氧氣直接化合生成過氧化氫:
H2 + O2 = H2O2(2-乙基蒽醌,鈀)
在此過程中,2-乙基蒽醌在鈀的催化下被氫氣還原為2-乙基蒽醇,而2-乙基蒽醇與氧氣反應即得過氧化氫。據了解,現在世界各國基本上都是採用這一技術,相關數據表明蒽醌法合成的過氧化氫佔了全球產量的 95%及國內產量的98%。
國內的話,過氧化氫的生產則稍微起步較晚,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第一套蒽醌法生產裝置在北京氧氣廠建成投產,隨後,據《現代化工》報道,2003年「非典」疫情的發生,促使消毒用過氧化氫用量飆升,全面推動了國內過氧化氫項目的上馬熱潮。2005年,我國過氧化氫產能比4年前又翻了1倍,達到220萬t/a(27.5%),產能、產量及表觀消費量均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當然,雙氧水的合成方法也並非只有上面兩種,還有無機化學反應法、碳氫化合物自氧化法、異丙醇氧化法及氫氣和氧氣直接合成法等等,但直接使用再普通不過的水,可以自發生成雙氧水嗎?諸位看官可分享專業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