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2025年04月03日23:32:05 科學 1230

2025年4月2日,中國醫學界的天空同時黯淡了兩顆明星。相隔七小時,93歲的陸道培院士與84歲的宋善俊教授相繼離世,他們的離去恰似一場無聲的接力,將中國血液病學的薪火鄭重交予後人。

陸道培院士的名字與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緊密相連。上世紀70年代,當這項技術尚屬醫學禁區時,他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簡陋的實驗室里完成了亞洲首例異基因骨髓移植。顯微鏡下的細胞培養皿見證了他連續36小時不眠不休的堅守,病房走廊里迴響著他與患者家屬長達數小時的病情分析。他創立的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累計完成移植病例逾萬例。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 天天要聞

宋善俊教授則在長江之濱開闢出另一片醫學綠洲。他主編的《現代血液病學》至今仍是醫學生必讀經典,書中300餘萬字的手寫筆記里凝結著無數臨床觀察的智慧。在武漢協和醫院,他首創的「床邊教學法」培養出200餘名碩士博士,每次查房時白大褂後跟著的「醫學長龍」成為醫院獨特風景。他主導建立的華中地區首個層流病房,讓無數血液病患者重獲新生希望。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 天天要聞

兩位宗師雖相隔千里,卻在醫學精神上形成奇妙共振。陸道培堅持「移植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首創個體化預處理方案,將移植成功率提升至國際領先水平。宋善俊提出「血液病治療要像繡花」,在凝血機制研究領域解開多個世紀謎題。他們共同主持修訂的《中國血液病診療指南》,至今仍是臨床醫生的行動綱領。

杏林雙星隕落,兩位血液學界院士同日去世 - 天天要聞

夜空中最亮的雙子星或許會隱入蒼穹,但他們播撒在人間的生命之光,將永遠閃爍,兩位大師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延續。他們的學術思想化作千萬粒種子,在弟子們的臨床實踐中生根發芽;他們的人文關懷凝成溫暖的星輝,繼續照亮後來者的行醫之路。在這個櫻花紛飛的春天,醫學界失去兩位巨人,但人類對抗血液疾病的征途上,永遠矗立著兩座燈塔。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比爾・蓋茨: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工作,AI 將取代人類做大部分事情 - 天天要聞

比爾・蓋茨: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工作,AI 將取代人類做大部分事情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隨著生成式 AI 的迅速崛起,世界正在迅速演變到一個新的領域,並重新定義我們如何看待工作。在過去幾個月里,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分享了關於 AI 如何影響工作的有趣見解。在今年 3 月的一次《印度快報》採訪中,比爾・蓋茨分享了更多關於 AI 對工作影響的見解:我們生來不是為了做工作。工作是...
孫夢如 | 中國特色數字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思考——《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布會綜述 - 天天要聞

孫夢如 | 中國特色數字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思考——《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布會綜述

作者孫夢如2024年11 月10日下午,浙江大學「數字新聞業與新聞學」論壇暨《數字新聞:理念、價值與秩序重構》新書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辦。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3
百度「AI守護官」獲2025愛迪生獎,86%識別準確率捍衛全球生物多樣性 - 天天要聞

百度「AI守護官」獲2025愛迪生獎,86%識別準確率捍衛全球生物多樣性

4月3日——被譽為「科技界奧斯卡」的愛迪生獎揭曉,百度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聯合開發的「瀕危物種AI守護官2.0」從全球數千項頂尖創新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2025愛迪生最佳新產品獎銀獎。據了解,愛迪生獎創立於1987年,以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命名,致力於表彰重塑行業格局、推動人類進步的突破性創新,被譽為「科...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 天天要聞

美股暴跌,我們研究了如何用加農炮把特朗普發射到太陽上

當地時間4月3日,由於特朗普宣布美國將對所有貿易夥伴全面徵收關稅的計劃,美國股市收盤暴跌,三大股指均刷新近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紀錄。股災降臨,不少網友都翻出了據說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5年競選期間發過的一條推特:「如果有一天道瓊斯指數單日狂跌超過1000點,那當時的總統就應該被裝進加農炮里,以極快的速度被射向...
肯亞古老森林中發現新的極度瀕危鱂魚物種 - 天天要聞

肯亞古老森林中發現新的極度瀕危鱂魚物種

《Zootaxa》雜誌正式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鱂魚,Nothobranchius sylvaticus 。這種魚屬於極度瀕危物種,在 2017 年和 2018 年的實地考察中,研究人員在肯亞東南部的一片古老森林中採集了這種魚的樣本。
比鄰星的劇烈耀斑可能危及附近行星上的生命 - 天天要聞

比鄰星的劇烈耀斑可能危及附近行星上的生命

利用ALMA,天文學家發現比鄰星經常產生高能毫米波長耀斑,這可能會顯著改變或剝離其宜居帶行星的大氣層。比鄰星距離我們僅四光年多一點,是我們最近的恆星鄰居,也是一顆高度活躍的 M 矮星。藝術家對比鄰星恆星耀斑的概念圖。圖片來源:NSF/A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