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2022年07月02日18:56:24 科學 1303

2022年7月1日《中國日報

刊發了

《內蒙古大青山麋鹿群成功繁衍》

譯文如下

↓↓↓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 天天要聞

幾十隻麋鹿在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茁壯成長。2021年9月,來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27頭麋鹿,被順利放歸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4月份開始陸續產下了9頭麋鹿幼崽。

每天清晨,馬海波和同事都會出現在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山坡上。他們背著望遠鏡、帶著無人機,在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跟蹤並記錄麋鹿種群的數量、飲食和交配情況,以及收集麋鹿糞便以用於分析。

2021年9月,來自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和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27頭麋鹿,被順利放歸至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 天天要聞

資料圖片

今年4月,9頭小麋鹿順利出生。由於麋鹿的交配季節在6月至8月,眼下,馬海波及其同事還需要跟蹤觀察雌性麋鹿是否能成功受孕。

麋鹿主要以草為食,在夏天也會補充水生植物,通常會在水源附近尋找食物。

2019年,國家林草局啟動了麋鹿保護計劃,以擴大麋鹿的棲息地。專家來到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考察後,選取了食物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來放歸麋鹿。科研人員一直利用北斗衛星定位項圈,密切跟蹤監測,實時掌握野生麋鹿種群的健康狀況。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 天天要聞

資料圖片

麋鹿曾活躍於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也被稱為「四不像」,頭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巴像驢。麋鹿夏季體毛為赤銹色,在冬天則是灰色。麋鹿頸部有鬃毛,頸背上有一條黑色的縱紋,有很發達的懸蹄,行走時聲音響亮。

20世紀初,由於猖獗的狩獵、棲息地的喪失,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20世紀80年代,麋鹿從英國重歸中國。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的麋鹿種群數量已經超過了1萬隻,其中有4400隻位於野外。這些麋鹿主要源自北京南海子、江蘇大豐和湖北石首這三大麋鹿保護區。

要時刻掌握麋鹿在大青山自然保護區的動態和健康狀況,這對馬海波和同事來說,是一項新挑戰。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 天天要聞

資料圖片

馬海波會閱讀和麋鹿相關的書籍,給麋鹿專家打電話諮詢問題。據他觀察,來自北京南海子和江蘇大豐的麋鹿種群相處非常融洽,並逐漸融合成新種群。

馬海波在自然保護區管理站還有一項重要職責,那就是記錄大青山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資源相關數據。由於國家的生態保護政策和近年來的充足降雨,保護區的植被覆蓋率有所增加。野生動物,如羚羊和狍子,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麋鹿最初生活在濕地或沼澤。這是它們第一次來到寒冷的山區,保護區的冬季氣溫最低可達零下30攝氏度,」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浩仁塔本說。「我們的工作人員為麋鹿建造了冬季保暖棚,但它們從來沒有去過那裡。麋鹿有厚厚的皮毛可以禦寒。眼下關鍵是看幼崽們是否能適應新環境。」

呼和浩特生態文明建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麋鹿養成記 - 天天要聞

資料圖片

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研究員郭青雲說:「目前不斷增加的麋鹿數量和國內有限的棲息地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截至目前,該中心已經向中國各地保護區輸送了598頭麋鹿。

「小麋鹿的出生說明大青山自然保護區是適合的棲息地。這有利於我們將來發掘更多適合麋鹿的潛在棲息地。然而,我們還需要時間去證明那邊是否已經成功建立麋鹿的野生種群。」她表示。

「雄性麋鹿會爭奪交配權。麋鹿一夫多妻制的特點也意味著麋鹿有更高的近親繁殖的可能性,這可能會導致遺傳缺陷和較低的抗病能力。這次北京和江蘇的兩地麋鹿首次建立交流,增加了麋鹿種群基因的多樣性。」郭青雲說。

來源:中國日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 天天要聞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時機已來!中國科學家十項成果給大腦繪高清地圖

人類大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要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細胞種類和神經聯接規律,近日中國科學家聯合發布系列成果給大腦繪製「高清地圖」。 7月10日深夜,中國科學家聯合發布介觀腦圖譜系列成果,實現從嚙齒類到靈長類大腦的跨越。10項成果以專題論文集的形式集中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神經元》《發育...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 天天要聞

國際突破!中大培育光子「雙胞胎」,輻射強度達單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王雪華、劉進教授團隊主導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腔誘導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研發出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 天天要聞

微型肝臟,是未來希望,還是科技烏托邦

文︱陸棄隨著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續攀升,傳統器官捐獻嚴重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美國初創企業LyGenesis推出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創新方案:通過將供體肝細胞注射至患者體內淋巴結中培育「微型肝臟」,嘗試在患者自身體內製造可替代肝臟功能的器官。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 天天要聞

「軟黃金」冬蟲夏草,你真的了解嗎?

冬蟲夏草千年傳承的滋補良藥採藥人的尋覓自公元780年起冬蟲夏草便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被載入史冊從《藏本草》到《中國藥典》均有記載李時珍更將其譽為「人身不老葯」贊其兼具蟲之陽剛與草之陰柔成為中藥中獨一無二的「陰陽同補」聖品享有「東方聖草」「葯中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 天天要聞

【鏈博傳奇】中國中車:塑軌道之「鏈」,與世界同行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車」)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鏈」主企業,是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高端裝備製造商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清潔能源裝備骨幹企業。當前,中國中車搭建了世界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研發平台,構建了完整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開創了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慧新引擎 - 天天要聞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慧新引擎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1日電(吳平華 楊錦 )智匯長江首城,共享成長價值,10日,由宜賓市科學技術局、宜賓市數據局、宜賓市高鐵南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聯合主辦,北京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長江首城宜創匯」協同創新大賽人工智慧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 天天要聞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記錄人:劉哲,西部油氣地質勘查第六分隊 / 塔里木盆地沙地淺層剖面組成員時間:2023年5月10日地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庫車–民豐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過的地震波剖面測線任務,我們團隊負責在塔克拉瑪干腹地沿一條南北走向布點,配合衛星圖像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 天天要聞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小型旋轉電機作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場景的重要動力設備,其安全性能至關重要。隨著電機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電機生產;同時,電機的應用場景也日益多樣化,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