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漁記|海洋科學裝備領域未來發展趨勢

2022年07月02日11:34:26 科學 1713

近年來,世界海洋強國紛紛在深遠海、公海大洋、南北極等新的海洋疆域拓展空間,開展新一輪的「藍色圈地」活動。提升深遠海、極地認知能力和裝備水平,成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持國際性海洋資源話語權、贏得海洋發展競爭優勢的重要支撐。據尋漁記所知,在認知海洋、開發利用海洋的基礎上,利用自動化、智能化的海洋科學裝備,構建我國的空/天/海基立體觀測和預警系統,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拓展深遠海、南北極等海洋新疆域。

(一)海洋科學裝備的智能化、無人化

隨著海洋開發活動逐漸走向深遠海,人類干預海洋探測/監測設備的活動將越來越困難,深遠海探測/觀測將逐步發展到無人值守自動化、智能化。例如,新型智能潛器可以長期潛伏在設定海域,監測範圍內出現異常情況時,探測感測器自動激活設備,對目標進行智能跟蹤;新型智能浮標、潛標可根據實際情況自動選擇合適的信息傳輸、供電方式,各子系統根據海況自主選擇適當的工作模式;水下航行器可搭載人工智慧(AI)、深度學習技術,自動識別海底障礙物、控制推進器進行自主規避。

(二)海洋科學裝備譜系化、觀測系統立體化

隨著應用水深的增加、觀測參數類型的變化,功能單一的海洋科學裝備無法滿足未來探測和觀測的綜合需求,多參數、多功能、譜系化成為相關裝備的發展方向。在長期探測/觀測作業的過程中,傾向於採用多類型海洋科學設備聯合協同作業的模式,即多種類型的海洋科學設備通過功能分工和互補,構成立體化的觀測系統。例如,美國、日本的海洋觀測系統一般由空基設備(衛星、飛機、無人機)、陸基設備(水文觀測站、數據管理中心)、海基設備(科考船、無人艇、水面浮標)、海床基設備(水下潛標、水下潛器、水下感測器)組成,通過協同作業實現單一裝備無法完成的複雜任務。

(三)海洋科學裝備的綜合化、全球化

海洋作為一個聯繫緊密的系統,某個區域的變化將會引起其他區域的連鎖反應;但海洋體量過於龐大,僅憑少數國家無法建立覆蓋整個海洋的探測/觀測體系。各國協作建立全球化的海洋探測/觀測體系,將是海洋科學技術與裝備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我國在發展海洋科學裝備的過程中,應重視海洋探測/觀測技術創新的全球化趨勢,參與制定國際探測/觀測計劃、國際標準,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高效推進領域的創新發展。

尋漁記|海洋科學裝備領域未來發展趨勢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頂級的認知:要有「祛魅」思維

01近些年,網路上出現了一個熱詞,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對於科學和知識的神秘性、神聖性、魅惑力的消解。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拿學歷來說,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對學歷祛魅。意思是,我們要正確看待學歷,而不能認為學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聞

擁抱「科學的春天」 大灣區躋身全球頂尖科技集群

伴隨著新質生產力成為各界的熱詞,一個新的「科學春天」正在到來。在粵港澳大灣區著力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創科已然成為最重要的賦能者之一。在「機遇灣區」走訪活動中,創科也成為政產學研都無法繞開的一個關鍵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 天天要聞

植物如何抵抗和適應氣候變化?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機制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孫自法)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適應的,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持續開展研究。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該所科研團隊和美國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發現,儘管氣候變暖導致植物生長季節延長,但植物仍能保持葉片生長和衰老時間的穩定平...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自1970年國家開始上馬風雲衛星工程,至2023年風雲三號07星的輝煌升空,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已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50多年來,風雲氣象衛星不僅見證了中國氣象預報技術的飛躍,也從早期的粗略預測逐步邁向了今日的精準預報。這一變革的
哈爾濱有一處「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來,因為…… - 天天要聞

哈爾濱有一處「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來,因為……

哈爾濱有這樣一處地方在這裡你能遇見「莫奈的池塘」六月的群力丁香公園睡蓮盛開,微風拂過蕩漾起點點漣漪蓮葉搖擺淡雅的清香氤氳在空氣中內湖裡一株株黃色、白色、粉色的睡蓮在陽光下盛開它們婀娜多姿,隨風搖曳吸引不少市民的目光睡蓮是水生植物中的名貴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