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詩與外星人交流

2022年06月29日23:28:24 科學 1968


如何寫詩與外星人交流 - 天天要聞

1960 年代一位數學家發明的用於與外星人交流的語言

如果你要嘗試與外星生命形式交流,你想說什麼?而且,同樣重要的是,你會怎麼說?這個問題激發了無數科幻小說的靈感,並引發了參與尋找外星智能 (SETI) 的科學家之間的真正辯論。

現在,一位數字藝術家和學者用專為外星人交流而設計的人工語言編寫了一系列令人費解的詩歌,得出了自己的答案。

Richard Carter,羅漢普頓大學數字媒體高級講師,新合集Signals的作者,一直對代碼語言和各種數字通信模式感興趣。因此,當他遇到數學家漢斯·弗洛伊登塔爾(Hans Freudenthal )於 1960 年發明的一種「宇宙語言」Lincos 時,他對它作為藝術媒介和宇宙對話啟動器所帶來的可能性產生了興趣。

「我覺得這很有趣,因為弗洛伊登塔爾的項目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想法,」卡特在電話中說。「這不僅僅是與外星人交流的概念,還涉及數學、科學、原子以及您可能期望找到交流的共同基礎的常用標準指標。」

「Freudenthal 的工作包含這方面的元素,但他對此並不真正感興趣,」他繼續說道。「他有興趣交流記憶、道德、競爭以及關於世界上人類生活本質的所有這些元素,至少在他看來,使用數學和邏輯來做到這一點,」這導致了「交流方式和與其他與外星人交流的嘗試截然不同的內容之間的迷人對比。」

Freudenthal 將 Lincos 設想為一種口語,由不同波長的無線電信號構成,這些無線電信號被音譯成文字。這個概念後來被加拿大天體物理學家 Yvan Dutil 和 Stéphane Dumas 改編成書面字形,他們在 1999 年和 2003 年使用這種語言將所謂的「宇宙呼叫」信息傳輸到附近的恆星系統

如何寫詩與外星人交流 - 天天要聞

卡特在Signals中借鑒了 Lincos 豐富的歷史,這個標題既涉及人類為與外星人接觸而傳送的人工信號,也涉及宇宙以可觀察到的宇宙現象(如恆星)的形式發送給我們的自然信號、行星和星系。

「我們正試圖為各種目的發送信息,但實際上已經有各種各樣的信息向我們發送,我們正在開發工具來嘗試接收它們,」卡特說。「雖然這些不是我們可能想到的智能信息,但它們可能仍然是關鍵指標,表明確實存在某些東西,也許,只是也許,以某種方式,克服所有困難,我們將能夠與交流。」

這些相互關聯的詩歌以 Dutil-Dumas 字形為基礎寫成,觸及基本的人類主題,例如距離、社會聯繫、戰爭和我們對物質宇宙的體驗。這本書還編織了美國宇航局開普勒望遠鏡所檢查的恆星的超凡脫俗描述,該望遠鏡在其生命周期內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NASA 科學家 Geert Barentsen 將恆星光變曲線(衡量恆星隨時間變化的亮度)轉換為卡特所說的「這些遙遠的遠古恆星令人回味的、顆粒狀的、像素化的一瞥」。

卡特說:「我真的很想將這些詩與這些精選的圖像結合起來,再次強調宇宙間的信號交換——這是我們目前最接近星際旅行的東西。」

「這種寫作在某種程度上源於更廣泛的實驗寫作和詩歌的傳統,」他指出。「有時我的作品被描述為屬於視覺詩歌的傳統,那裡有語言,但作家們對這些材料很感興趣,有時它們甚至不能立即被解讀為詩歌。只有當你從概念上更深入地思考它們時,你才會明白它們是建立在語言的節奏和模式之上的。」

通過這種方式,Signals可以交替地被視為拼圖、藝術品或星際聊天的真正破冰船。至於他是否將外星人視為理想的觀眾,卡特說,諷刺的是,他對人類與外星物種建立聯繫的可能性持悲觀態度,但他補充說,我們尋找外星人的衝動本身就很有價值。至少,我們對這些假設存在的呼喚可以幫助我們評估我們在宇宙中脆弱而美麗的地方。

「在他的內心深處,我確實想知道 [Freudenthal] 是否真的想像 [Lincos] 被使用,或者這是否更像是人類觀眾的智力練習,在許多方面,很多外星人的信息確實如此,」卡特說。「他們不適合他們,在外面。他們是給我們的。它們是我們向更廣闊的宇宙表達自己的嘗試,因為我們將信息發送出去並被接收和理解的機會非常低,幾乎毫無意義。」

「這是一種與外星人交流的嘗試,但在某些方面,當我們考慮我們當代的情況時——試圖管理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並協商它所產生的所有事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試圖理解那些信號地球正在與我們交流,以便能夠理解它們的含義,並對此產生有意義的回應,閱讀地球和大氣的經典,或許可以帶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他總結道。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 天天要聞

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

新華社合肥7月1日電 題:「上新」!合肥繪製「未來產業圖譜」新華社記者郭晨、班娟娟、姚遠在安徽省合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一條孕育了數十家量子科技企業的「量子大街」。過去的10多年裡,方圓幾公里內,一個擁有中電信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代表性企業的量子產業集群在此崛起,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量子科...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