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白波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6月29日獲悉,建設於河北涿州的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將於今年10月進入試運行。

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由教育部、中科院作為主管部門,由中國農業大學和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分別承建豬和靈長類設施,其中豬設施位於涿州。
涿州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又被稱為「天蓬工程」,2019年8月啟動建設,是國家「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項目總建築面積29982平方米,主要建設模式動物生產與培育系統、表型分析系統、遺傳分析系統及信息處理與智能自動化管控系統等四個實驗系統,及相關輔助設施和土建工程。
據介紹,豬從組織器官形態、生理調控方式、行為模式及遺傳調控機制等多個方面均與人類相近,是國際認可的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研究的重要模型。
中國農業大學模式動物重大設施建設辦公室主任張樹川表示,項目將支撐豬作為模式動物在人類疾病模型、器官移植、藥物評價、分子育種等方面的研究。
「圍繞豬開展表型和遺傳分析,對解答人類生命科學重大問題,保障人類健康和肉類食品供給,促進生物高技術發展和轉化醫學研究等意義重大。項目將對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自主創新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發揮重大支撐作用。」張樹川說。
目前,涿州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項目正加緊進行多專業設備單點和聯動調試,並一體化推進規劃、消防、節能、抗震及檔案等專項驗收,預計將於今年10月進入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