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使用現有儀器單分子多次測量單氨基酸解析度解析蛋白序列

2022年06月28日05:33:17 科學 1008

Science | 使用現有儀器單分子多次測量單氨基酸解析度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聞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4381


單細胞氨基酸解析度的蛋白質組解析是生物醫學研究人員的夢想,畢竟蛋白是絕大部分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1)。

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Cees Dekker等研究人員也許做出了重要第一步。研究人員使用現有用於DNA測序的納米孔系統(nanopore)通過改變樣本製備與數據分析策略,高精度分析了多肽氨基酸的變化,從而證明了用納米孔高精度蛋白測序的理念(2)。

研究人員將待測的多肽與單鏈DNA拼接,並使用DNA解旋酶提供動力讓多肽在納米孔定向穿梭,從而,與納米孔DNA測序原理類似,將氨基酸序列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進而根據電信號推測序列信息(2)。

Science | 使用現有儀器單分子多次測量單氨基酸解析度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聞

使用納米孔進行蛋白測序的基因原理(2)


然而,就像預料中一樣,這種多肽測序信號比較雜亂,準確性不高。研究人員分析信號雜亂的主要原因是多肽在納米孔中往複熱運動產生的「隨機噪音」;於是,通過合理設置DNA解旋酶濃度,讓DNA解旋酶反覆與測序中的「DNA-多肽鏈」結合,從而像反覆「倒帶」一樣重複測量多肽通過納米孔的電信號,提高了多肽序列分析的準確率。研究人員推算,如果反覆測量30次,多肽測序的錯誤率可達百萬分之一以下(這也是根據物理水平細微變化測量的重要優點)(2)。

Science | 使用現有儀器單分子多次測量單氨基酸解析度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聞

重複獨立測量提高多肽序列解析準確率(2)


研究人員表示該工作只是證明用納米孔解析單分子蛋白序列的理念,目前還存在對複雜氨基酸組成的多肽讀取困難、讀取片段短、依賴蛋白序列的「先驗知識」以及複雜混合蛋白體系分析需要的實驗數據量大分析難度高等等問題。

不過,研究人員樂觀地展望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實驗上的優化調整解決;該技術有望低成本高精度解析單細胞蛋白質組並開發出眾多特異性應用,從而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與臨床(2)。

該項工作2021年11月4日發表在Science(2)。

Comments:

蛋白從頭設計提高納米孔等在低溫高鹽條件下的工作效率,從而提高測序準確率值得探索,畢竟納米孔測序這種自然界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應用天然蛋白基本不可能最優效果(3)。

通訊作者簡介:

Science | 使用現有儀器單分子多次測量單氨基酸解析度解析蛋白序列 - 天天要聞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PkEB9j4AAAAJ&hl=en

參考文獻:

1. E. M. Schoof et al., Quantitative single-cell proteomics as a tool to characterize cellular hierarchies. Nat. Commun. 2021 121. 12, 1–15 (2021).

2. H. Brinkerhoff, A. S. W. Kang, J. Liu,A. Aksimentiev, C. Dekker, Multiple rereads of single proteins at single–amino acid resolution using nanopores. Science (80-. ). (2021),doi:10.1126/SCIENCE.ABL4381.

3. A. A. Vorobieva et al., De novo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β barrels. Science (80-. ). 371 (2021),doi:10.1126/SCIENCE.ABC8182.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4381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 - 天天要聞

中國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

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超級雙極光雷達網(SuperDARN)2024年研討會5月20日在北京開幕。作為中國首個高頻相干散射雷達探測網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設備之一的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當日在該國際會議上向全球發布首批科學探測結果。5月20日,國際超級雙極光雷達...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近日,浙江大學王林波教授課題組在《科學通報》發表了題為「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的評述文章,對細菌與腫瘤轉移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文章闡明了細菌與腫瘤轉移的關係,區分了胞內菌和胞外菌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探索細菌通過直接影響腫瘤細胞和通過腫瘤微環境的方式影響腫瘤轉移的作用機制,討論了目前研究中存...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 天天要聞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11日報道,中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人工智慧(AI)模型,可以預測世界各地的洪水風險和跨區域流量,甚至可以對缺乏水文記錄的流域進行預測。該模型名為ED-DLSTM,不同於其他預測模型依賴歷史流量數據,它使用海拔和降水等屬性。由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在同行評議...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 天天要聞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從今天起,夜晚璀璨的星空中,將會有一顆星星的名字以「鄭州航空港」來命名——北京時間2024年5月20日11時6分,「鄭州航空港號」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 天天要聞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手機可放在編織有纖維電池的織物上充電。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一件柔軟透氣的衣服,不僅可以儲存能量,還能便捷地為手機、手錶等隨身電子設備供電。這一曾存在於科幻作品中的場景,已經變成了現實。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濟南時報》5月20日報道 由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的2024年濟南市「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將於5月22日在佛慧山廣場舉行。活動當天,兩隻被救助的猛禽——蒼鷹、大鵟(kuáng)將在這裡被放歸大自然。 猛禽飛來佛慧山 「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鳥類的總稱,指兇猛的掠食性鳥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 天天要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在上周末的第三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上,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20種入選圖書,其中「科學人文」子書單8種,「科學生活」子書單8種,「科學少年」子書單4種。新一期「新發現·科普書單」的評選範圍是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出版的科普新品。經過16位初評專家和7位終評專家的認真評審,最終《...
極強地磁暴帶來多彩極光是怎樣產生的? - 天天要聞

極強地磁暴帶來多彩極光是怎樣產生的?

前幾天,新疆阿勒泰等地觀測到了極光現象,而我們以往聽說的極光,往往是在南北極或者緯度很高的地方才有。那麼這次極強地磁暴帶來的極光與通常極地出現的極光有什麼不同呢?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對這次的極光現象進行了分析。畫面里的極光視頻,是5月11日凌晨,攝影和天文愛好者在新疆阿勒泰天文台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