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FAST望遠鏡將能探測到自我複製的外星探測器

2021年10月15日12:38:03 科學 1850

中國FAST望遠鏡將能探測到自我複製的外星探測器 - 天天要聞

在面對費米悖論時,要回答的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是,為什麼指數級擴展技術現在還沒有接管整個宇宙。這種自我複製的外星機器人群通常被稱為「馮諾依曼探測器」,這種想法幾十年來一直是科幻小說的主要內容。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們存在於科幻小說領域之外。也許,這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花很多時間去尋找它們,而這種情況可能會隨著新的五百米孔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FAST) 的進一步應用而改變。根據最近的一些計算,這個巨大的新觀測平台可能能夠探測到離太陽相對較遠的「馮諾依曼探測器」群。

這些計算是由喬治亞州第比利斯自由大學的扎扎·奧斯馬諾夫(Zaza Osmanov)博士進行的。結果表明,在 FAST 的焦點所在的無線電光譜帶中,可以看到高度先進文明的「馮諾依曼探測器」群。為了幫助尋找和搜索,奧斯馬諾夫博士使用了兩個框架來限定潛在的解決方案。第一個是卡爾達舍夫(Kardashev)文明的想法;而另一個是,對任何此類群體的熱和電磁輻射分布的估計。

「卡爾達舍夫量表(Kardashev scale)」是科學推測中一個很容易理解的概念。它關注一個文明的總體能源使用,不同的里程碑(I 型、II 型或 III 型)分別與行星、恆星和星系的全部能量輸出的利用相關。目前,人類文明被認為是卡爾達舍夫標準的0.75左右。

但考慮到人類在這顆行星上發展的時間相對有限,如果銀河系其他地方存在生命,它很有可能有更長的時間來進化和發展技術。技術發展時間越長,文明達到K-II(恆星能量)甚至K-III(星系能量)發展水平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國FAST望遠鏡將能探測到自我複製的外星探測器 - 天天要聞

上圖:卡爾達舍夫量表的圖形化描述,以及相關的功耗水平。

當一個文明有那麼多時間來研究新技術時,它很可能已經開發出了創造自我複製機器的能力,比如「馮·諾伊曼探測器」,作為技術發展過程的一部分。一旦這隻科技貓被拿出來,就幾乎不可能再把它放回去了。即使有一個文明將它們釋放到銀河系,自我複製者很可能會開始擴展到每一種可用的資源,只專註於自己的繁殖。

不過,根據扎扎·奧斯馬諾夫博士說法,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任何這樣的毀滅之路。像所有不完美的系統一樣,這些自我複製的機器會發出某種形式的輻射,在經過一些簡化的假設後,奧斯馬諾夫博士計算出,這些輻射應該在無線電頻譜中可見。具體來說,它將正好落在FAST設計用來拾取的光譜的中間。

然而,知道有可能探測到蜂群只有一點點幫助,知道你能在多遠的地方探測到它就更有用了。就像潛在危險的小行星一樣,越早讓我們意識到即將到來的厄運就越好(至少是為了對抗它)。為了計算這些距離,奧斯馬諾夫做了一些更簡化的假設,比如基於卡爾達舍夫文明已經達到的水平,可以預期的最大功率輸出。例如,II型文明的「馮諾伊曼」星團發出的光不會超過其整個能量利用水平。

有了這些額外的假設,奧斯馬諾夫博士發現,FAST有可能探測到II型和III型文明的自我複製機器人群。考慮到FAST儀器的預期靈敏度,它應該能夠在大約1.6萬光年範圍內找到任何 II型文明的星系群,這意味著任何 II型文明探測器都可以在銀河系最近的15%範圍內被看到。另一方面,由 III型文明創造的蜂群,可能在4億光年的範圍中被探測到,這包括了大多數「附近」的星系。

中國FAST望遠鏡將能探測到自我複製的外星探測器 - 天天要聞

上圖:假象的馮諾依曼探測器,這是一種能自我複製的探測器(Self-replicating probes),旨在利用任何恆星系統中發現的資源進行自我複製,並探索宇宙。

到目前為止,奧斯馬諾夫博士的論文只發表在arXiv上,似乎還沒有被學術期刊接受,這意味著這些計算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但是,它們仍然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思維實驗,並指出了對一些黑天鵝類事件的潛在檢測機制。

雖然,現在我們知道了FAST能夠在威脅到達地球前提前發現,這確實令人感到欣慰,但問題是如果我們找不到任何危險,會發生什麼?這對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或自我複製技術的發展又意味著什麼?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慧新引擎 - 天天要聞

全國AI精英宜賓對決 長江首城創新大賽點燃人工智慧新引擎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1日電(吳平華 楊錦 )智匯長江首城,共享成長價值,10日,由宜賓市科學技術局、宜賓市數據局、宜賓市高鐵南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聯合主辦,北京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長江首城宜創匯」協同創新大賽人工智慧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 天天要聞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記錄人:劉哲,西部油氣地質勘查第六分隊 / 塔里木盆地沙地淺層剖面組成員時間:2023年5月10日地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庫車–民豐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過的地震波剖面測線任務,我們團隊負責在塔克拉瑪干腹地沿一條南北走向布點,配合衛星圖像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 天天要聞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小型旋轉電機作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場景的重要動力設備,其安全性能至關重要。隨著電機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電機生產;同時,電機的應用場景也日益多樣化,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 天天要聞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月球正反面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關鍵謎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日前正式發表了中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該成果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圍繞這些樣品已經取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彰顯了我國行星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也為下一階段開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研究取得了多個首創性的關鍵進展,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