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UFO目擊事件是否真實?帶你揭秘羅斯威爾

2021年08月31日20:16:02 科學 1314

你相信UFO嗎?相信這是許多人想要了解的,說到UFO不得不說一下最著名的人類目擊UFO事件,羅斯維爾事件,那麼為什麼在該事件之後美國開始執行專門研究UFO的「藍皮書計劃」?

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UFO目擊事件是否真實?帶你揭秘羅斯威爾 - 天天要聞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羅斯維爾小鎮發生的飛碟墜毀事件被美國單方面定性為實驗性高空氣球,儘管現場被封鎖,羅斯維爾當地居民還是看到可能是外星人或者是類似於太空飛碟的殘骸。有好多人想要一探究竟,現場的物證卻被故意隱藏和轉移,外界媒體也將其報道為一起氣象氣球爆炸、大氣反射等現象。那麼,羅斯維爾事件背後究竟隱瞞著什麼?今天,小辛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這起著名的羅斯維爾事件!

如果您對這個視頻感興趣希望屏幕前的您幫小辛長按點贊三秒,給一個超級推薦,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羅斯維爾事件。

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UFO目擊事件是否真實?帶你揭秘羅斯威爾 - 天天要聞

羅斯維爾事件中發現的飛碟殘骸

首先氣象氣球爆炸、反射這種說法我們可以聽著玩玩,如果真的像美國官方所說的和UFO一點關係沒有,那藍皮書存在意義何在?所以,問題就回到是什麼原因讓美國政府可以隱瞞真相,和我們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目光回到1947年的羅斯維爾七月四號下了一場罕見的暴雨,而農場主麥克布萊索在距離羅斯維爾小鎮120公里感受到比雷聲還大的一聲巨響,隔日,麥克發現大量金屬碎片散落在農場附近範圍內,於是他把金屬碎片轉交給當地的警官喬治威克斯,警官隨即向美國軍方進行報告,而少校傑西馬塞爾前來帶走了大量殘骸。研究結果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在五年後成立的藍皮書計劃也將公眾蒙在鼓裡。

直到1997年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一位老人在臨終之前說出了一個隱藏了50年的驚天秘密 ,這個人就是馬里恩·馬格魯德,一位美國二戰期間的空軍英雄。

據這位老人講述他在萊特空軍基地訓練的時候,恰巧看到了這次UFO事件中的殘骸,他們飛行學院也都被派去協助該任務的研究調查工作。

馬里恩曾看到一小塊不明的金屬殘骸,其重量很輕,硬度不大,能夠隨意彎曲,不久就能恢復之前形狀,並且很難損毀、無法切割。

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UFO目擊事件是否真實?帶你揭秘羅斯威爾 - 天天要聞

晶體管和羅斯維爾事件有什麼關係?

這種記憶金屬在直到1950年美國人才發明並且註冊專利的,這個時間點在羅斯維爾事件之後,讓人不得不懷疑該金屬可能是UFO殘骸金屬的逆向研究結果。

美國於1994年創辦的期刊:《亞特蘭蒂斯崛起》,20多年以來在報刊市場佔據著非常穩定的位置。直到去年才停止了其紙質版發行,轉為線上服務。而這本雜誌主要涉及一些古老的未解之謎、奇異的科學現象等等,該雜誌在上個世紀末刊登了一篇內容中提到了羅斯威爾事件,並且提到了在事件同一年發明的晶體管,期刊中說這是一項外星金屬的逆向工程。大家知道的是,晶體管是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在1947年所發明的,並且這項發明獲得了1956年的諾獎。如果說毫無關係也是有點牽強。

剛剛提到的貝爾實驗室,是我們熟知的太陽能電池激光器,c語言的誕生地。而二極體的應用更是無孔不在。我們使用的手機、電腦顯示器、應答機里的晶元、石英手錶、電視機遙控器等等都有晶體管的應用。為什麼說晶體管是外形技術的逆向工程?這與美國一家電腦公司有關,ACC公司,這家公司位於新澤西,公司管理者兼公司創始人之一名叫傑克舒爾曼。

之所以懷疑晶體管和ACC的關係,是因為

舒爾曼在一次談話時說也許晶體管並不是在貝爾實驗室里發明的,是在「羅斯威爾事件」中發現並進一步逆向發明出來的。他還表示,他所掌握信息來於ACC所收到的一個信息量「爆炸」的「筆記本」。

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UFO目擊事件是否真實?帶你揭秘羅斯威爾 - 天天要聞

藍皮書計劃

而上個世紀的40年代,這個UFO目擊事件頻頻發生的時代,美國政府的做法實在難以讓人信服。反倒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

在民眾的聲聲質疑中,當局只好順水推舟「藍皮書」計劃。並在14年後終止該計劃,並把全部檔案轉交了美國當代的國家檔案館,然後僅僅將一部分內容面向大眾進行公開。

美國空軍在當年結束了藍皮書計劃後,又在MJ-12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控制下繼續暗中開展水瓶座計劃。

可想而知,整個「藍皮書『計劃只不過是息事寧人的一個借口,那所謂的飛碟事件也就是一場鬧劇。

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UFO目擊事件是否真實?帶你揭秘羅斯威爾 - 天天要聞

這一鬧劇讓全球UFO發燒友極其失望,並且不斷有人指出美國當局這是在戲弄全世界。

那麼真正的事件到底是怎樣的呢?最後的飛碟殘骸和外星人究竟何去何從?

答案就在神秘的51區之中,感興趣的話小辛單獨出一期和大家聊一聊這個51區。如果大家對羅斯維爾事件有不同的想法,歡迎彈幕評論區留言,您的點贊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2025年梅雨時間表來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 天天要聞

2025年梅雨時間表來了,「入梅」要提前?提醒大家4件事早做準備

「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我國長江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將迎來連綿數日的降雨,而且雨量集中且強度大,此時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節,因此民間把這段降雨時期稱之為「梅雨」,也叫「黃梅雨」,又因高溫高濕的特點,很容易導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將人工智慧送上太空!我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 天天要聞

新華社權威快報丨將人工智慧送上太空!我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記者5月14日從浙江省新型研發機構之江實驗室了解到,隨著太空計算衛星星座1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整軌互聯太空計算星座「三體計算星座」正式進入組網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介紹,「三體計算星座」是由之江實驗室協同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規模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該設施將通過在軌...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 天天要聞

@婺城人,發現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

金華山風光秀麗,岩溶地質景觀豐富。近日,專家經過調查,發現金華山上還有豐富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羅店鎮鹿田村公路旁,豎立著一塊「腕足類化石點」的牌子,在這附近山體上,地質專家發現了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腕足動物是一類古老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它們在古生代海洋中非常繁盛。「這套地層主要是二疊紀早期,距今2.8...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 天天要聞

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博覽會5月13日隆重開幕:科技賦能應急,創新驅動未來

5月13日,作為「長三角地區5·12防災減災宣傳周」重量級品牌活動之一,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出席並致辭。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尚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上海新時代城市安全與應急...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遇到地震怎麼辦?這些知識get一下

編者按 地震、暴雨、洪水……災害無情,但正確的逃生避險方法是我們的有力武器。當災害來臨時,你知道應該怎麼做嗎?在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到來之際,雲南網推出應急科普專欄,和大家一起學習應急避險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防災避險能力。 突如其來的地震往往使人猝不及防時間就是生命,自救至關重要發生地震如何自救?一旦...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 天天要聞

膜導航系統為外科醫生裝上「透視眼」,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三院」)胃腸外科暨胃腸手術功能保護研究中心新技術應用沙龍上,一款名為DeepGuide的手術導航系統對外發布。該系統成功破解「膜解剖」可視化難題,使胃腸腫瘤手術的系膜完整率從75%升至98%。中山三院新技術應用沙龍現場。甄曉洲...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 天天要聞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

中新網嘉興5月13日電(記者 王逸飛)13日,在浙江嘉善舉行的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發布,這也是長三角首張跨域「生物多樣性圖譜」。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暨浙江主場活動現場。浙江省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