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學發展到盡頭的時候,才發現神已經在那裡等待了幾千年。這是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愛因斯坦我們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他建立了宇宙觀,一直被現代人繼承。我們現在對宇宙的認識都是在愛因斯坦的宇宙觀上建立的。但讓人疑惑的是世界上很多的科學家卻將精力都花費在研究神學上。難道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
大科學家牛頓出生在一個信仰基督教的家庭。那個時代的西方早已被基督教所統治著,因此絕大部分人都是信仰基督教的,其中也包括牛頓。只不過他早年的思維比常人更加活躍,創造了很多輝煌的成果,而晚年卻致力於神學研究,試圖用神的觀點去思考、去找到這個世界很多未知的答案,這也使得牛頓被屏蔽在了一個神的系統里,再也出不來。因此他的晚年對科學幾乎沒什麼成就。
另外一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同樣在科學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被現代人尊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而他也同樣花費了大量精力去研究神學。雖然愛因斯坦是個無神論者,並不信仰基督,可是整個西方世界全部都籠罩在基督教的思想之下,周圍的人和所有的事基本都深受基督教的影響,這也許是愛因斯坦想要弄明白神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邏輯建構的世界,而不是感官建立的世界,是邏輯決定事實,而不是觀察決定事實。比如說中國人都喜歡說眼見為實,認為眼睛看到的才是真實的。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因為你所說的世界、所認知的世界一定是指邏輯的世界,而不是感官的世界。例如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可是早期的人類全部都認為是太陽圍繞著地球轉。因為人的肉眼很直觀地看到太陽東升西落,循環往複。
現代天文學開創者哥白尼卻發現使用數據模型計算太陽圍繞著地球轉根本不成立,而反過來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卻剛好吻合。因此提出了日心說,也就是說太陽繞著地球轉是觀察的結果,而地球繞著太陽轉是邏輯的事實。說到這裡,濤濤不得不提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這個例子不僅告訴人們眼前所看到的世界不一定是真實的,同時還證明了神似乎真實存在。
這個實驗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實驗一開始就是想證明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當時科學家佔兩個陣營,粒派和波派。粒派就認為因為光可以在真空直線傳播,而且光還能反射,這就和粒子碰到阻擋後產生的反彈很像,所以光是粒子。但是波派就認為光經過一種介質時會看到重影的存在,粒子絕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直到1655年,義大利數學家格里馬蒂發現光在經過小孔之後會形成像水波經過小孔一樣的衍射現象。他馬上意識到光不是粒子流,而是像水波一樣向外傳遞震動形式的一種波動,這就是早期的波動說的來源,但是如果說光是一種波的話,同樣有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
光如果是一種波動的話,為什麼不能像聲音一樣繞過障礙物呢?於是兩個學說紛紛嚷嚷,爭吵了很多年,粒派和波派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是鑒於牛頓的存在,光粒子說長時間壓制著光波動說。在科研界,學派之間的競爭絲毫不亞於華山論劍,甚至大家見面就彷彿生死大敵。這是關於科學家們追求和信仰,想要說服或者擊敗他們,就必須要拿實實在在的實驗結果來。
19世紀初,科學界終於迎來了這個男人,他就是英國物理科學家托馬斯楊。他進行了著名的楊氏雙縫衍射實驗。他將光束照在兩條平行狹縫,在接收屏上呈現出一系列明暗相間的條紋,這是典型的波中的干涉衍射現象。於是光的波動說受到莫名的鼓舞。但是光既然是一種波,那麼它能在真空中傳播它是依靠的何種介質?於是,研究多年的粒派不願服輸,他們想一個個發射電子試試。按理說如果是一次發射單個光子的話,兩個平行的夾縫,他只可能通過一個縫。就相當於我們拿槍射擊一顆子彈,只能從一個其中一個孔中通過。實現結果也應該是在接收屏上顯示兩道亮紋,而不會出現明暗相間的衍射現象。然而實現結果卻令人震驚的。
一開始,光子數量較少時,屏幕上的光點看上去一片雜亂無章。隨著積少成多,漸漸顯示出了斑馬線條紋,也就是說出現了波的衍射形象。這是十分不符合常理的。為了搞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於是科學家們決定用攝像頭來觀測看光子究竟是從哪個縫隙通過的。同樣光子還是一個一個的單個點射發射,通過攝像機下光子卻是每次通過一個縫隙,這下讓科學家們鬆了一口氣,還好至少光的粒子性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科學家這口氣還沒松多久,他們就看到了不可思議的現象。此時接收屏不知何時變成了兩道明亮的杠,而不是明暗相間的條紋,這是怎麼回事呢?所有實驗條件都一樣,唯獨只是加了攝像頭觀測而已,怎麼實驗結果卻變了呢?
於是科學家們將攝像頭移開,果然明暗相間的條紋又出現了。這下徹底顛覆了科學家們的認知,實驗結果居然取決於有沒有觀測。於是他們想到了我能不能等到光子穿過縫隙之後再快速的架上攝像機去觀測,而不是事先就架好,讓他有了心理準備。然而一番操作後的結果是無論你架攝像頭觀測的速度有多快,只要你去觀測,他就是兩道亮紋。最不可思議的是只要你一開始加了攝像頭,無論你在最後多快的速度撤掉攝像頭,他的結果仍舊是明暗相間的條紋。那麼,我們不禁會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光是如何知道我們是否在觀測他?這個問題無數年來一直困擾著眾多科學家,讓他們抓掉了大把的頭髮。
但是通過前面的雙縫干涉實驗,我們不難看出邏輯世界和感官世界產生了衝突。曾有人對這個實驗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或許是因為人們有意識地去觀測過。所以光會按照人們的意願去呈現不同的結果。而太陽之所以東升西落,也可能是因為第一個看到太陽的人就希望他東升西落,所以後來看到太陽東升西落的人就將其認定為常理,這是絕對不變的,也就導致太陽在人們的眼裡一直東升西落。這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甚至不敢相信,但是網上卻有很多人認同這個觀點,甚至認為當意識足夠強的時候還可以改變宇宙。為什麼他們這麼認為呢?
舉個例子,當人還是猿猴的時候。那時候的人沒有這麼豐富的想像力,他不能想像人能夠飛天、能夠下海、甚至能夠製造水和火,而且在後來一段時間的古人也想像不出來,認為神才能做到這種事。但是人們在某個階段有了這個意識,認為人可以擁有這些的時候,人就開始創造了。所以你看,現在航空、潛海、自來水、燃氣,實現了以前人們想都想不到的事情。由此可見,意識確實是個強大的東西。而且事先有了決定實現某個東西的意識,後來才有了實現的東西,所以認為意識決定宇宙,改變宇宙的人很有可能是對的。如果真是這樣,那些想像力很豐富的人就比較可怕了,因為他的意識比較強,宇宙很可能根據他的意識來改。
當然了,這不過是濤濤開的一個玩笑。但是轉念一想,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家,是否也是因為一些實驗看透了宇宙的本質,從而在最終選擇信仰神學呢?大多數人可能認為科學家應該信仰的是科學,應該都是無神論者。可聯合國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他用世界著名的蓋洛普民意測驗方式即調查300年來的最著名300位的科學家是否相信神的存在。除38位無法查明其信仰外,其餘262位科學家中信神者則有242人,佔92.4%。不信神者僅20人,佔7.6%。還有一項調查顯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93.27%都是信神者。
從這些數據以及科學家們的表現來看,科學的盡頭是不是神學,尚且無法判斷。但是科學的發展一定是深受神學的影響。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內容更新時會在第一時間通知。我是濤濤隨記,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