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傳染性新冠病毒變種在被發現之前就已在全球傳播數月

2021年04月02日15:06:17 科學 1873

據外媒報道,根據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COVID-19 Modeling Consortium(新冠建模聯盟)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在2020年10月,一種高傳染性SARS-CoV-2變種已經在美國不知不覺地傳播了數月時間。科學家們於12月初在英國首次發現了這種病毒,這種高傳染性和更具致命性的變異病毒被認為起源於英國。

最新的研究指出,實際上在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變種B117 (501Y)的時候,它已經在全球蔓延了數月之久。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COVID-19建模聯盟主任、綜合生物學Lauren Ancel Meyers指出:「到我們去年12月得知英國的這種變異時,它已經在無聲地在全球蔓延。我們估計B117型可能在2020年10月之前就已經到達美國,然而我們在兩個月後才知道它的存在。」

研究:高傳染性新冠病毒變種在被發現之前就已在全球傳播數月 - 天天要聞

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15個國家的數據的分析估算出英國遊客在2020年9月22日至12月7日期間將這種變體帶到15個國家的幾率。他們發現,到11月中旬,幾乎可以肯定,這種病毒變種已經在所有15個國家出現。在美國,變種可能在10月中旬就已經到達。

「這項研究突出了實驗室監測的重要性,」Meyers說道,「對病毒樣本進行快速和廣泛的測序對於早期發現和跟蹤所關注的新變種至關重要。」

UT COVID-19 Modeling Consortium成員在發表論文的同時還開發了一種新的工具以供美國各地的決策者在計劃基因測序時使用從而幫助檢測變異的存在。為了幫助美國擴大對變種病毒的全國性監測,新的在線計算器指出了必須進行測序的病毒樣本的數量以便在新變種病毒首次出現時檢測到它們。比如如果目標是在每1000例新COVID-19感染病例中有1例出現變異時檢測到該變異,那麼則需要每周對約3000例SARS-CoV-2陽性標本進行測序。

研究:高傳染性新冠病毒變種在被發現之前就已在全球傳播數月 - 天天要聞

「衛生官員正在尋找更好的方法來管理這種病毒及其未來變種的不可預測性,」UT COVID-19 Modeling Consortium博士後研究員Spencer Woody表示,「我們的新計算器確定了必須對多少SARS-CoV-2陽性標本進行測序以確保新威脅一旦開始傳播就能被識別出來。」

另外他還稱,這款計算器還有另一個功能--「考慮到實驗室目前的測序能力,它還能幫助實驗室確定他們能多快檢測到新的變異。」

Meyers說道:「我們創建這個工具是為了支持(美)聯邦、州和地方衛生官員建立可靠的早期預警系統以應對這次和未來的大流行威脅。」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 天天要聞

地質隊日記:塔克拉瑪干腹地,沙丘下出現巨大的圓形結構

記錄人:劉哲,西部油氣地質勘查第六分隊 / 塔里木盆地沙地淺層剖面組成員時間:2023年5月10日地點: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庫車–民豐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過的地震波剖面測線任務,我們團隊負責在塔克拉瑪干腹地沿一條南北走向布點,配合衛星圖像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 天天要聞

電機基礎標準:GB/T 14711 標準狀態及修訂情況

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小型旋轉電機作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場景的重要動力設備,其安全性能至關重要。隨著電機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應用於電機生產;同時,電機的應用場景也日益多樣化,在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 天天要聞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月球正反面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關鍵謎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日前正式發表了中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該成果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圍繞這些樣品已經取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彰顯了我國行星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也為下一階段開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研究取得了多個首創性的關鍵進展,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 天天要聞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新型光子設備已可以兼顧靈敏與耐用。長期以來,先進光子器件因製造困難而發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學在光學設備製造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解決了包括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靈敏與耐久度兼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