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有些人早上醒來時覺得腦袋發緊,一動就有點暈;有些人在開會或看手機看久了,突然感到太陽穴跳動,像有什麼東西在裡面蠕動;
還有人晚上睡不踏實,明明躺了一整晚,醒來還是頭重腳輕。
多數人都覺得是沒休息好、壓力大,也有些人懷疑是不是頸椎不好,但很少有人往血壓上去想。
其實,頭部對血壓變化是極其敏感的器官,甚至比手腕上那個血壓計還「誠實」。
人的頭部是身體里最不容忽視的一塊區域。它彙集了大量的血管、神經和感知系統。
血壓稍有波動,這裡幾乎是第一時間就能反應出來。
特別是大腦,它對供血的需求非常高,一旦供血異常,不管是過快還是過慢,都會出現很直觀的信號。
有的人頭疼多年一直在吃止痛藥,壓根沒量過血壓,有的人總覺得眼睛脹、腦袋漲,從來沒把這和高血壓聯繫在一起,等體檢時發現,血壓早就飆上去了。
醫學上曾有一項統計,針對13276名患有不同程度頭痛的中老年人進行調查,其中有47.2%的病例最終被診斷為未被發現的高血壓。
這不是巧合。
血壓升高的時候,腦血管會受到壓力,部分人的腦動脈彈性下降,血流流速變快,就容易造成局部區域血液循環紊亂。
也就是說,頭疼很可能不是簡單的神經性疼痛,而是身體在用一種「沒有語言的方式」報警。
很多人以為血壓升高一定是情緒波動後,或者勞累之後的反應。
但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高血壓是靜悄悄地發展起來的。
沒有心慌,也沒有胸悶,就是感覺腦袋有點「憋」,腦後有點「堵」,一天下來總覺得腦子轉不快。
時間久了,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老了、記憶力差了,其實可能是血壓高了。
這種慢性、低級別的血壓升高,對大腦的傷害是潛移默化的,長期下去,容易引發認知功能下降,甚至更早出現老年痴呆。
說到底,人的身體不是零件拼裝的。
現代人習慣把身體分割來看:頭疼去看神經科,頭暈去掛耳鼻喉科,血壓問題去看心內科。
但身體的運行是整體性的,任何一個部位的異常都可能是另一個系統出問題的反應。
頭部出現不適,第一步其實應該量血壓。
不是測一次,而是連續幾天不同時間測幾次,才可能發現潛藏的變化。
不少人對高血壓還是停留在「心臟不好才血壓高」這種觀念上,這本質上是對血壓調控機制的誤解。
血壓不是心臟一個器官決定的,它是神經、腎臟、血管、激素系統一起作用的結果。
特別是神經系統在調節血壓上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交感神經一旦持續興奮,就會使血壓居高不下。
而交感神經在哪兒最活躍?就是腦幹。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一些人睡不好、焦慮、頭暈,這些「看起來像神經的問題」背後,其實有可能是血壓失調。
換句話說,神經緊張也會養出高血壓。
還有一點常被忽略的,是很多人頭暈不以為意,以為沒吃早飯,血糖低了,其實血壓也能引起同樣的癥狀。
尤其是收縮壓升高後,腦供血可能一度紊亂,這時候身體會出現自我保護反應,比如眩暈、視覺模糊、耳鳴。
有些中老年人在超市排隊時突然頭暈站不穩,就是這種供血短暫性失衡的結果。
醫生們一般會建議此類人群帶個攜帶型血壓計,隨時自測,才能避免誤判。
也有觀點說,年輕人不需要太關注血壓,因為年輕身體好,調節能力強。
但現在不少20多歲的人晚上熬夜、白天喝咖啡、三餐不定,腎上腺素長期居高不下。
這種生活狀態其實等於在慢性刺激血壓調節系統,讓身體習慣於「高壓運行」。
有研究對3475名30歲以下青年人血壓水平做隨訪,發現其中有28.6%的人在5年後發展為高血壓前期,而這些人中有63%是因為日常生活節奏紊亂引起的。
也就是說,不是年齡大了才會血壓高,是身體承受不了生活節奏才升壓。
很多人還忽略了一個角度:睡眠和血壓的關係。
人在深度睡眠時,交感神經活性下降,血壓也會同步降低。
但睡不好、入睡困難或者頻繁驚醒的人,交感系統一直維持在較高活躍度,血壓自然不會「休息」。
一些長期失眠患者,清晨起床測血壓往往偏高,這是血壓晝夜節律被打亂的表現。
時間一長,連血管壁也會跟著適應這種高壓狀態,失去彈性,變得更容易出問題。
頭痛、頭暈、頭脹這些表現,是大腦在抗議,血管在報警,它們不一定是高血壓的唯一信號,但一定不能忽視。
有些人說自己體檢血壓正常,那是測那一瞬間正常而已,但很多高血壓是在某個特定情境下才出現。
比如早高峰路上堵車、跟客戶吵架後、連續熬夜三天後……這些時刻沒人會去測血壓,但身體確實處在高壓狀態。
間歇性的血壓升高比持續性的更危險,因為它的不可預測性高,造成的傷害更隱蔽。
問題就來了——如果高血壓的信號可以這麼模糊、這麼隱蔽,人們該怎麼知道自己要不要開始警惕?
那麼,假設一個人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頭部不適,精神容易疲乏,又沒有明確疾病診斷,他該從哪一步開始判斷自己是不是存在血壓問題?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從早上醒來的狀態開始看。
一個健康的血壓節律,在清晨6點到9點會有一個小幅上升,這是生理性的,但如果一醒來就覺得腦袋發沉、站起來頭暈、眼前發黑,那就該警惕了。
可以連續三天,在早上起床後的半小時內測一次血壓,只要有兩次高於130/85,就建議進一步評估。
因為頭部的不適,常常比血壓計還「提前」,更早告訴人:身體開始不穩了。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誌,2011,19(08):7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