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疲勞血壓高 夜尿增多腎受損

  3月13日是第20個世界腎臟日,南方醫院腎內科聯合腎移植科等多學科專家開展系列科普與義診活動。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過濾器」,承擔著排泄廢物、調節電解質平衡的重任。然而,慢性腎臟病起病隱匿,早期無明顯癥狀,加上公眾對腎病認知有限,很多腎病患者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療。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個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主題為「您的腎臟還好嗎?早檢查,保健康」。為此,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送來「護腎符」。南方醫院腎內科聯合腎移植科、泌尿外科、小兒腎科等多學科專家開展系列科普與義診活動。

  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送來「護腎符」每天喝水1500毫升 減肥切勿過度斷食

  3月13日是第20個「世界腎臟日」。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國際腹膜透析學會前任主席、亞太腎臟病學會主席、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第十屆主任委員余學清教授,就廣東地區常見腎臟疾病、如何保護腎臟健康等問題進行了專業科普。

  據統計,全球約有8.5億人患有慢性腎臟病,中國的患病率達10.8%,廣東地區的患病率在12%左右。據余學清教授介紹,廣東高發的慢性腎臟病主要有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導致的腎損害、狼瘡腎炎等。其中,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近年來上升明顯。

  余學清教授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的延長,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等慢性病引起的繼發性腎損害的發生率也在提升,這也是全球慢性腎臟病的發展趨勢。對於這些高危人群,一定要堅持定期體檢。

  肥胖人群容易患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疾病,讓腎臟等多器官承受重負。余學清教授提醒,這類人群在減重時,一定要遵循科學減重原則。過度斷食很可能讓腎臟過載,導致急性腎衰竭。部分標榜能夠快速減重消腫的減肥藥,還可能含有腎毒性成分。因此,一定要遵醫囑實行減重計劃。

  「廣東地區氣候炎熱,如果經常喝水少、出汗多,就可能出現血尿、尿路感染、腎結石等問題。因此,要每天保證1500-2000毫升的水分攝入,同時避免長期憋尿。」余學清教授說。

  今年的腎臟日主題是「您的腎臟還好嗎?——及早發現,保護腎臟健康」。余學清教授表示,由於慢性腎臟病早期癥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直到病情晚期才被發現。但實際上,簡單的尿常規和血常規體檢,就能發現絕大多數腎臟疾病,因此一定要每年進行體檢。普通人在進行尿檢時,晨尿或隨機尿均適用於尿常規檢查,並非一定需要晨尿。

  他還提醒大家,如果發現有長期疲勞、眼瞼水腫、腳部水腫、血尿、尿液氣味刺鼻、尿液有泡泡等癥狀,要及時就醫。

  為了保護腎臟健康,要養成健康飲食習慣,食用低鹽、低脂和含有適量蛋白質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此外,用喝飲料代替喝水的習慣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多數飲料中含有果糖,這是尿酸的主要來源。同時,還要避免濫用藥物,尤其是止痛藥、抗生素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科普

  研究顯示:七成慢性腎病3期患者未能得到及時診斷

  腎臟功能強大卻「沉默寡言」  

  2025年1月,《柳葉刀》雜誌子刊《柳葉刀-區域健康》上發布了一項由南方醫院牽頭完成的多中心橫斷面調查(reveal-ckd),該研究基於在我國20家三甲醫院的臨床診療數據,納入了35222例臨床檢驗指標提示已經達到ckd 3期(慢性腎病3期)的患者。

  研究結果發現,上述患者在前後半年的觀察期內ckd的診斷率僅為28.4%。這意味著每10名ckd 3期患者中就有7人未被及時診斷。

  「腎臟功能強大卻『沉默寡言』,往往要到功能損失一大半時才會出現臨床癥狀。」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楊小兵提到。

  南方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聶晟介紹,一些患者往往因癥狀不明顯或缺乏定期體檢,未能及時就醫,導致診斷延遲。

  例如,像上述研究中的ckd 3期患者,腎臟功能已經受損,如不及時干預,患者發生終末期腎病(尿毒症)的風險會顯著增加。一旦發展成終末期腎病,就會終生依賴腎臟替代治療,比如透析或者腎移植來維持生命,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醫療負擔。

  聶晟提到,在我國,像尿蛋白檢測,特別是更為靈敏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檢測,檢測率只不到10.0%,這就使得很多早期腎病患者沒有被及時發現。

  而延遲診斷和治療會導致錯過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機,讓病情發展更快,引發各種併發症,像心血管疾病等,還會大大增加尿毒症風險,而且,隨著病情加重,治療費用也會越來越高,「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慢性腎病,及時進行干預,部分患者的腎功能損傷是有可能得到控制甚至逆轉的」。  

  長期熬夜、過度勞累導致青少年腎臟出問題 

  另一方面,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的腎臟健康問題也日益凸顯。楊小兵介紹,由於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熬夜、過度勞累、不健康飲食結構等,以及對腎臟病認知不足,使得腎臟病在年輕群體中的發病率逐漸上升。

  因此,提高年輕人包括青少年對腎臟病的認識至關重要。他建議,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共同努力,通過健康教育課程、社區宣傳等方式,普及腎臟病的基本知識,比如預防措施和早期癥狀,培養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等,從而降低腎臟病的發生風險,守護年輕一代的腎臟健康。

   癥狀 尿色變紅變深 血壓升至140/90mmhg

  腎臟在功能受損時並非毫無徵兆。當腎臟發出呼救信號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

  水腫,尤其是眼瞼、下肢等部位的對稱性水腫;疲勞,即使經過充分休息也難以緩解的疲倦感;尿量變化,如夜尿增多或尿量明顯減少;尿液性狀改變,如尿中出現泡沫且長時間不消散,或尿色變紅、變深等;年輕人持續測得血壓升高至140/90mmhg以上,也需要排查有沒有腎病。

  出現上述癥狀時,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檢查。楊小兵提醒,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及有腎病家族史的人群屬於高危群體,需定期監測血肌酐、尿蛋白、腎小球濾過率等指標。年輕人因熬夜、飲食不規律等因素,腎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更應提高警惕。

   提醒 避免濫用藥物

  對於如何保護自己的腎臟,楊小兵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定期體檢: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腎功能及b超檢查是評估腎臟健康的重要手段。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測尿微量白蛋白。

  2.健康生活方式:戒煙、健康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合理體重,避免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腎損傷的藥物。

  3.控制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應嚴格遵醫囑控制血壓和血糖。

  4.避免濫用藥物:尤其是已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任何長期服用的藥物都需要向醫生求證是否適用。

  采寫:南都記者 李文 王詩琪 通訊員 屈理慧 郝黎 張藍溪 張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