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惜!這樣吃內分泌葯副作用最小,很多乳腺癌朋友還不知道

內分泌治療三類藥物

很多激素受體陽性患者為了降低複發風險、延長生存期在術後往往需要接受內分泌藥物治療。

臨床中,常用的內分泌藥物主要是以下三種:

1、抗激素藥物

他莫昔芬為典型代表。

它的作用機制很獨特,主要通過與雌激素競爭腫瘤細胞上的雌激素受體,形成穩定的複合物並轉運至細胞核內,抑制雌激素依賴的基因轉錄,從而阻滯腫瘤細胞的增殖。

這種藥物廣泛應用於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絕經前女性

2、卵巢功能抑製劑(GnRHa)

常見的藥物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

它主要通過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卵巢甾體激素生成減少,達到類似絕經的狀態,從而減少雌激素對腫瘤細胞的刺激。

臨床中,常用於絕經前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並常與其他內分泌藥物聯合使用

3、芳香化酶抑製劑(AI)

阿那曲唑、來曲唑和依西美坦等都屬於此類藥物。

它主要作用於絕經後女性,通過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斷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轉化,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相較於其他內分泌藥物,AI 在降低絕經後乳腺癌複發風險方面表現出色,尤其是對激素受體陽性且 HER2 陰性的患者。

過去,僅接受化療的激素受體陽性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僅為50%,但是內分泌治療藥物的出現和應用,將乳腺癌患者的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到70%以上,而卵巢功能抑製劑(俗稱肚皮針)的廣泛應用使患者5年無病生存率提高至80%以上,目前,CDK4/6抑製劑等藥物的聯合應用,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無病生存率已經接近90%,這個數字已經相當優秀了。

內分泌治療副作用

然而,內分泌治療給患者帶來不少副作用,比如潮熱盜汗、肌肉關節酸痛僵硬、子宮內膜增厚、骨質疏鬆、血脂異常等,但是相較於化療,這些副作用整體上在患者可耐受的範圍之內,通常不會在短時間內對患者的身體機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大部分患者經過適當調理和治療後能夠繼續堅持治療。

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潮熱盜汗:可以通過調節生活方式來緩解,如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必要時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些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

肌肉關節酸痛僵硬:適度的運動鍛煉,如瑜伽、散步等,配合物理治療,如熱敷、按摩等,有助於改善癥狀,嚴重時可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

子宮內膜增厚:定期進行婦科超聲檢查監測子宮內膜情況,若增厚明顯或出現異常出血等情況,可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刮宮等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措施。

骨質疏鬆:可以通過補充鈣劑、維生素 D,增加戶外活動,必要時使用抗骨質疏鬆藥物來預防和治療。

血脂異常:通過飲食調整,如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增加運動,必要時使用降脂藥物,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

總之,內分泌治療雖有副作用,但可有效提升激素受體陽性患者生存率,這些副作用在臨床中都可以緩解,對患者來說,治療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