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息健康卻突然患癌?提醒:和身邊環境有關係,看看你身邊有沒有

聲明:本文均是結合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節存在「藝術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

我們常聽到有人說:「我平時作息規律,飲食也很健康,怎麼還是得了癌症?」這時候,不禁讓人疑惑,明明生活得如此健康,為什麼還會突然得癌呢?

其實,很多時候癌症並不是由單一的因素引發的,它的發生與我們身邊的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許多人會認為,只要自己堅持鍛煉、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飲食,就能抵抗癌症的侵襲。

然而,環境的污染卻是一個無形的敵人,往往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城市的空氣污染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

大家可能都知道,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築施工等因素都會使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這些物質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後,長期積累下來,可能會引發多種疾病,甚至包括癌症。

肺癌為例,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傷肺部細胞,長時間的積累下,細胞的基因會發生突變,導致癌症的發生。

尤其是那些長期在污染嚴重地區生活的人,他們的患癌風險是普通人的好幾倍。

即便是有些看似空氣質量還不錯的地方,如果周圍有化工廠、垃圾場等污染源,空氣中的有毒物質也可能遠遠超標。

但這不只發生在大城市,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同樣嚴重。很多農民朋友長期接觸農藥、化肥等化學品,這些物質不僅污染土壤和水源,也對人體健康構成了威脅。

除了空氣污染,室內的環境因素同樣不可忽視。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家中的傢具、裝修材料,甚至一些生活用品,都可能潛藏著致癌的風險。

比如,現代人家裡大多會使用到各種化學合成材料的傢具、地板、牆面塗料等。

甲醛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致癌物之一,長期暴露在甲醛濃度較高的環境中,會增加患上肺癌、白血病等癌症的風險。

因此,即便你生活方式再健康,但若長期居住於不通風且充斥有害物質的室內環境,患癌風險亦會大幅增加。

不僅如此,很多人家裡還存在著黴菌問題,尤其是在潮濕的環境中。

黴菌中的部分毒素(如黃曲霉毒素)乃公認的致癌物,其會經由空氣、食物侵入人體,從而造成長期的健康危害。

尤其是又潮又濕的地下室,還有通風欠佳的廚房與衛生間等地方,往往是黴菌滋生的沃土。如果忽視了室內的清潔和通風,潛在的健康隱患就會悄然增加。

現代社會中,噪音污染日趨嚴重。特別是身處繁忙都市之人,周圍噪音源可謂無處不在。

大街上的車水馬龍、建築工地的施工雜訊、鄰里之間的吵鬧聲等等,都可能對我們健康造成不小的威脅。噪音不僅僅影響睡眠質量,它甚至可能誘發癌症。

大量研究表明,長期暴露在高噪音環境中的人群,患上某些類型癌症的風險更高,特別是肝癌胃癌

噪音污染會導致人體的生理壓力增加,長期的壓力過大、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細胞的修復能力減弱,從而增加癌症發生的可能性。

而且,噪音污染本就會對人體激素水平產生影響,尤其會波及與應激反應相關的腎上腺素皮質醇等激素,在某些情形下,這些激素失衡亦可能促使癌細胞生長。

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環境因素對癌症的影響並不是單純的某一類污染,而是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

看似微小的環境污染,可能會通過不同的途徑潛移默化地侵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所以,想要避免癌症,光依靠良好的作息和飲食是不夠的,環境的健康同樣至關重要。

儘管現代醫學發展迅速,很多癌症的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改進,但預防總比治療更為重要。

保持通風、選擇無毒環保的裝修材料、減少有害化學品的接觸,都是減少癌症風險的有效措施。

而對於預防癌症,很多人都會認為喝茶能抗癌,畢竟茶葉中含有很多對健康有益的成分,比如兒茶素、茶多酚維生素C等。

這些都被廣泛認為具有抗氧化抗炎、甚至抗癌的作用。要知道,很多時候我們對「抗癌」這個話題的認知,可能存在一些誤區。

首先,有很多人以為只要多喝綠茶、烏龍茶,就能防止癌症,這個想法並沒有錯,但也沒那麼簡單。

事實上,茶葉所含的兒茶素、茶多酚等成分著實具備抗氧化與抗炎之效。其可助力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細胞老化,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某些癌症的發病幾率。

然而,喝茶抗癌並不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它更多的是通過長期的、穩定的攝入,逐漸改善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況,從而對抗癌症。

這種長期的健康效應需要時間的積累,不能單純依賴一兩杯茶來解決問題。

比如,茶葉中的某些抗氧化物質和糖結合後,會影響其抗氧化效果;而加入奶精、奶粉等東西,雖然能讓茶更有味道,但奶中的某些成分與茶葉中的化合物反應,可能會降低茶的健康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茶葉的質量差異也非常大。

市面上有很多低質量的茶葉,特別是一些劣質的加工茶,它們可能含有農藥殘留或重金屬,反而可能帶來健康風險。

所以,喝茶抗癌並不是說隨便買一包茶葉泡了就能「治病」,挑選好茶才是關鍵。

茶葉作為一種健康飲品,確實具有一定的抗癌潛力,但它的作用更多的是體現在預防上,而不是治療。

想要真正有效地降低癌症的風險,還需要從飲食、作息、運動等多方面入手。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抗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 王娟.早期肺癌患者行機器人輔助下肺癌根治術後併發症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機器人外科學雜誌(中英文),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