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收好這4個養生錦囊,幫你輕鬆度夏!

今日立夏!

收好這4個養生錦囊,

幫你輕鬆度夏!

卻是石榴知立夏

年年此日一花開

告別了萬物生長的春天

進入到眾生並秀的夏天

此時節

綠蔭遍野,橫塘新荷

今天,我們迎來

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

每年陽曆5月6日前後

太陽到達黃經45°時

為立夏節氣開始

進入夏季

為什麼人容易變得急躁?

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吃?怎麼睡?

一起來看看吧!

01

養「心」

進入夏季,暑熱易讓人煩躁不安,心神被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心跳加速,進而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

臨床上,「雙心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高,情緒不佳極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急躁易怒、愛發脾氣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急躁易怒不妨這樣做!

1、拍打手臂:晚上7點~9點是血液循環的旺盛時期,可通過拍打心包經,或者按壓手臂肘窩處,這樣能有效加強心臟的供血能力以及大腦的血液循環。

【方法】手掌空心從上臂到下臂再到中指尖,拍打200次左右,左右交替,幫你養護心臟。

2、按摩中指:中指對應著心包經,做彈中指的動作可以活動心包經。

【方法】兩個中指都要彈按,100次~200次。

3、掌心屈伸:有瀉心火、通暢心經、提神醒腦之效。

【方法】採取自然站立或坐姿,身體放鬆,一手握拳,小指伸直,其餘四指握攏,然後小指用力向掌心屈伸80次,兩手交替進行。

02

養「陽」

《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意思是春天的時候陽氣剛剛開始生長,到了夏天慢慢地陽氣就盛了。

夏季暑濕熱盛,濕熱對人體影響很大。此外,夏季人們貪涼且喜歡涼的食物,中醫認為涼的食物屬寒濕之物。

因此伏暑之邪極易與濕、寒夾雜為病,所以夏季須注意飲食,不可過食生冷,以免損傷肺、脾胃、心腦血管系統等。

陽氣不足有哪些癥狀?

夏季天氣炎熱,大家都愛吃冷飲,想吹空調。寒涼會導致呼吸、消化系統極易出現問題,造成肺功能、消化功能減弱,從而引發咳喘、胃腸炎等疾病。

具體到兒童會表現為,胃腸功能失調,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

怎麼養「陽」?

不要吃冷飲、吹空調,也不能急於減衣物、洗冷水澡,或過量吃水果,最好也不要熬夜,這樣容易損傷身體。

還有裸露腰部、肚臍,會損傷腎陽,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同時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漓,可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

03

養「神」

立夏後,晝長夜短愈加明顯,《內經》中記載:「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寐」,在陰氣最盛的子夜和陽氣最盛的正午都要休息好。

夜裡23:00-1:00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辰,陽氣開始生髮,若在子時(23:00-1:00)陽氣升發之時還未入睡,會打亂體內陰陽氣血平衡。

還有午睡對防病養生起著關鍵作用,中午吃完飯以後,要小憩片刻,但盡量不要別超過30分鐘。

04

養「脾」

1、吃苦菜

醫生建議,夏季氣溫高、濕度大,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菜有很多,如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

2、喝薏米粥

醫生推薦夏季飲薏米粥,取粳米250克,薏米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薏米具有健脾除濕之功效,適用於夏季任何體質人群服用。

3、食鴨蛋

醫生表示,夏天易出現心火旺,可以選擇吃點鴨蛋來緩解。鴨蛋偏涼性不但可以去心火,還可補充由於出汗較多所丟失的鈉鹽,恢復體力。

4、飲薑茶

醫生建議,每天早上喝一杯姜棗茶,既能補陽溫中,又能助陽排寒。取生薑連皮3片,紅棗7~8枚,撕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煮15分鐘即可。

萬物生長,不負韶華

讓我們擁抱夏日的活力與熱情

昂揚向上,創造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