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林宋 劉靜怡)2024年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通知,明確到2024年3月底前,基本消除通用名、廠牌、劑型、規格均相同的藥品(「四同藥品」)省際間的不公平高價、歧視性高價,推動醫藥企業價格行為更加公平誠信,促進省際間價格更加透明均衡。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注意到,多地對葯價整治出重拳,對相關企業的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在遼寧掛網採購價上,貴州益佰生產銀杏達莫注射液的現行掛網價是51.01元,調整之後的價格是51元,僅差一分錢。
「此次通報加大了對『四同藥品』價格整治的力度,這一分錢,降價幅度雖小,但意義重大,即使價格虛高一分錢也必須下調,體現出國家醫保部門整治藥品價格的決心。」2月23日,湖南藥品流通行協會原秘書長黃修祥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2月20日,山西省葯械集中招標採購中心發布《關於部分企業相關產品調價的通知》,對相關企業的產品價格進行調整,並公開51種藥品價格調整結果。
同日,遼寧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通知,開展該省部分掛網產品價格梳理比對工作,並公示藥品掛網採購價格調整結果,要求全省醫療機構在當天開始執行新的掛網價。此外,北京、浙江、廣西等省份也發文要求葯企必須整改掛網產品價格,而且「不得撤網逃避檢查」。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梳理髮現,在遼寧和山西兩省的葯價調整目錄中,有20款藥品重合,經調價後兩省藥品價格完全相同,例如雲南白藥集團生產的0.25克雲南白藥膠囊均調整為33.38元。
據了解,山西省葯械集中招標採購中心所提到的國家醫保局《關於部分藥品耗材價格問題整改結果的通報》目前尚未公開發布,根據遼寧、山西等地發布的通知,此文件主要是對部分未及時降價的藥品和企業進行通報。
「此次集中整治的『四同藥品』多為輔助用藥,其價格透明度在過去相對較低,容易出現價格虛高問題。隨著兩票制的推行,大部分藥品價格已趨於透明,但省級招采平台之間尚未實現全面信息共享。」黃修祥表示,此次國家醫保局通過完善信息系統,實現了各省招採信息互聯互通,能實時監控和比對各省官網上的藥品價格,有力地保障了藥品掛牌價格的公開透明。
為確保不同地區之間「四同藥品」價格的公平合理,如何構建和完善長效管理體制?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經濟法研究所副教授范世乾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首先,需要構建全國統一的價格聯動規則。目前,各省份在「四同藥品」價格聯動的政策細節存在差異,這些細節差異可能導致個別地區「四同藥品」價格不公平合理,所以要統一各地規則,從制度層面杜絕各地規則差異,讓葯企沒有漏洞可鑽。
其次,建立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台藥品和醫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統,解決「信息孤島」現象,有效遏制企業利用信息差在部分省份申報不合理或歧視性高價。
建立完善的藥品日常價格監測制度。對於納入採購量跟蹤監測清單或重點醫用耗材監測清單的醫用耗材,規定全國統一的檢測要求,例如漲幅或漲價標準,並規定明確的監測工作制度,如約談、移送監管部門或紀檢監察部門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