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膝」是跑步相關的一組膝關節疾病的統稱,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醫學診斷,只是方便人們表達的一個俗稱。在專業表述中,這組疾病中最多見的是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征,其他還包括脛骨內側應激綜合征、髂脛束綜合征、半月板損傷等。今天我們來重點介紹一下其中最常見的——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征。它是喜愛運動的青壯年人群發生膝前痛的最常見原因。儘管跑步愛好者發生的比例更高,但非運動人群也一樣會發生。在後天因素中,下面這3項對髕股關節影響較大。
肌肉功能不佳或力量不平衡:有研究者認為,膝關節及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可能與髕股關節疼痛相關。部分跑步者表現為膝關節內扣便與此相關。肌肉或肌筋膜柔韌性的降低也是導致髕骨受壓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良姿勢和生活方式:研究認為,久坐,長時間採取蹲、跪等姿勢會加速膝關節的退變。女性的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征可能還與穿高跟鞋、久坐和行走時更多的大腿內收姿勢相關。
不正確的跑步習慣:如果跑步姿勢不標準,再加上運動疲勞,會使跑步者更容易受傷。
有無問題可這樣自查
如果癥狀符合髕骨周圍疼痛或關節酸軟感,並且當進行跑步、爬樓梯、下蹲等活動時癥狀加重,這時你可以自我檢查一下。先使膝關節盡量伸直放鬆,以手指按壓髕骨周圍,如果出現明顯疼痛則為異常。進一步可以進行單足半蹲試驗,以單足支撐並逐漸下蹲,出現膝關節酸軟或疼痛即為異常。下蹲時,出現疼痛則高度提示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征。如果發現上述問題,建議到醫院尋求專業幫助。
緩解和預防方法要正確
早期疼痛明顯時屬於急性期,此時,患者應注意休息、適當冷敷。不能充分休息時,建議短期佩戴有髕骨保護作用的護膝或運動膠貼。要注意的是,休息是針對疼痛的膝關節,而髖、踝及不疼痛的對側關節應該保持活動。另外,要避免長期佩戴護膝等保護裝置,因為它們可能加重肌肉萎縮,導致後期更嚴重的疼痛。
當患者疼痛大部分減輕後進入恢復期,這時可通過按摩、熱敷、肌肉力量訓練等方式進行自我調節。暫時降低運動強度,運動時可佩戴護具。以運動後不顯著疼痛或者運動後輕微不適但休息後即可明顯緩解為適度運動強度的參考。
完全康復後以預防為主,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久坐、長時間下蹲、跪坐等屈膝動作。養成良好的運動前熱身習慣。跑步時應注意腳落地時要儘可能地「柔軟」。此外,合適的運動強度和運動場地也是需要注意的。尤其是不經常跑步的人,心血來潮或者暴走式的跑步運動更容易導致膝關節受傷。
文: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骨科 張津銘
編輯:劉洋 楊真宇
校對:於夢非
審核:徐秉楠 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