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淋漓最傷心,一劑《太和》方,把氣血收了,汗自然也就止了

一聽到要講出汗,相信有不少朋友都覺得不以為然,出汗不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嗎?甚至還有些朋友還覺得:出汗就是排毒!多出點汗對身體好。

其實不然,在中醫上,汗屬於津液的範疇,如果是正常的排汗,不僅無害,反而還能將體內多餘的濕氣帶出來。

但如果是經常性的大汗淋漓,渾身冒汗不停,可就要多多注意了!汗液短時間大量流失,首先就會導致體內津液受損,而中醫又有「汗血同源」的說法,況且汗又為心之液,這時候排出來的可就不僅僅是「濕氣」了,更多的還有體內的氣血。

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看馬拉松比賽時,有的選手突然倒下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汗流失過多,氣血隨汗液脫失了!心中氣血不足了!

那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劑傳自宋代《太和惠民局方》的牡蠣散。具有非常不錯的收斂固澀作用,可有效改善汗多的情況。

其中重點是牡蠣,這裡可不是平時吃的,牡蠣肉,而是它的殼。中醫認為,牡蠣長期在海水裡,具有咸澀之味,有著很好的固澀收斂效果,可以穩穩的將汗水津液鎖在體內。

然後就是浮小麥,也就是不夠飽滿的小麥,因為質地比較輕,所以藥效也是虛浮於體表,可以有效控制肌表汗液的流失。

再有就是麻黃根,眾所周知,麻黃具有很強的發散作用,而麻黃根與其恰恰相反,它的藥效是向下的,具有收斂止汗的功效。

最後再加一味黃芪,既能補足體表虧虛,固攝汗液,又具有健脾益氣之效,增強身體的氣血之源。簡單四味葯配伍,共奏收斂止汗,益氣固表之效。

好了,那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了,不過涉及到用藥的情況,還是建議大家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辨證下,對症用藥,盡量避免隨意用藥。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