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科普告訴你:磨玻璃結節型肺癌是什麼?有何特點?會複發嗎?

問題二、磨玻璃結節型肺癌有何特點?

1. 呈鱗屑生長方式,惰性,倍增時間長。

2. 腫瘤細胞大多分化較好,其形態特點依起源細胞不同而異。

3. 惡性程度低,腫瘤生物學行為不活躍,發展相對較緩慢。

4. 好發於女性。有資料顯示,近70%的磨玻璃結節肺癌患者為女性,且發病有年輕化的特點。

5. 早期時大部分患者沒有癥狀,多因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偶然發現。有些患者的腫瘤在發現後經過多年隨訪仍無明顯變化。

問題三、所有的磨玻璃結節都會發展為肺癌嗎?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磨玻璃結節都是惡性的,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它惡變的可能。很多良性病變如局灶性纖維化、炎症或出血等也會導致磨玻璃結節影的出現。

按照GGN的密度均勻與否和是否伴有實質成分,磨玻璃結節又可分為純磨玻璃結節( pGGN,)和伴有實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結節(mGGN)。mGGN內實性成分的多少,可作為判斷良惡性的一個依據,也可作為評價其侵襲性的一個依據。

若為惡性,則實性成分越多,且其侵襲性也越大;一般實性成分越多,惡性的可能性越大。同時,GGN的惡性程度還和結節大小相關,就大小而言,直徑<5毫米,磨玻璃結節的惡性程度小於1%,其中微小純磨玻璃結節良性的可能性接近100%;直徑在5~10毫米,GGN惡變率為18%~40%。

GGN直徑1-2厘米,惡性率為50%~70%。其中直徑>1cm的混合型磨玻璃結節結節而言,有文獻報道,惡變率可超過90%。

問題四、磨玻璃結節型肺癌的預後怎麼樣?會複發嗎?

肺磨玻璃結節具有惰性、多樣性和演變性的特點,可由良性病變逐步發展成惡性病變,由無侵襲性的惰性病變逐步變成侵襲性的浸潤性病變。這個過程可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在這個程中,病灶逐漸增大,顏色逐漸加深,並由純磨玻璃成分演變成,磨玻璃成分中出現實性成份。影像學上,可發生從純GGN→混合型GGN→實性結節的演變;病理學上,發生著從非典型腺瘤增生→原位腺癌→微侵潤腺癌→侵潤性腺癌(LPA)的演變。

磨玻璃結節的預後是非常好的,小於1cm的純GGN,術後多證實為腺瘤樣不典型增生(AAH,癌前病變),或者是原位腺癌(AIS,對周圍血管間質沒有侵犯,不會轉移,治癒率100%),甚至極端情況下也可能是微浸潤腺癌(MIA,對周圍血管間質侵犯<5毫米,也不會轉移,切除後,治癒率100%)。

一般來說,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微浸潤腺癌,部分混合性磨玻璃結節(表現為含有貼壁亞型的浸潤性腺癌)都是外科手術能完全切除的早期肺癌,發生轉移的概率不超過0.5%。因此手術後極少需要化療。同時,純磨玻璃結節的患者進行手術後的生存率可達到100%,基本不會存在複發,而實性成分小於80%的混合型磨玻璃結節患者的生存率也能達到100%。

磨玻璃成分相對其他類型的表現來說,它本身即是良好預後的標誌。因此,如果患者的術後病理結果是惡性腫瘤也可以不用太緊張了,絕大多數磨玻璃結節患者都可以取得相當好的預後!

但要提醒的是,磨玻璃結節手術後,再發或新發GGN是完全可能的,平均概率2-5%,其實比普通正常人群也高不了多少。而且很多還不是真正的新發,而是手術前漏診的。因此術後隨訪是必要的。

註:重慶戴紀剛醫學科普,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