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二羊:拆解仲景半夏瀉心湯,提供思路解決慢性胃咽喉炎和失眠

提要:搞懂了這個方子諸如慢性胃炎、口臭、咽喉炎和失眠等病症一併解決。

藉助一個典型胃病案例,二羊再跟大家聊聊張仲景治胃病的」神方「,這個方子威力巨大,經常看二羊文章的人會經常看到。

這個方子我之所以稱之為神方,因為用來調理胃病非常好使,不管你是慢性胃炎還是胃潰瘍,是胃痛還是胃脹,用到的概率非常大。關鍵是非常好用,大家用得也比較多。

如果想要用得好,需要我們好好研究一下這個方子並且臨床多實踐,積累臨床功夫。

以下言論僅限於二羊經驗以及通俗講解,專業人士可繞道直接看專業老中醫案例。

這個方子最多的用法是用來治療胃病和潰瘍。尤其是頑固性的口腔潰瘍,用得好可以亂拳打死很多老師傅。可以參考二羊以往口腔潰瘍案例。

主要組成:半夏、黃連、黃芩、乾薑、甘草、人蔘、大棗

方歌口訣:

半夏瀉心黃連芩,乾薑甘草和人蔘

大棗和之治虛痞,法在降陽與和陰

這個方子叫半夏瀉心湯。二羊跟大家拆解一下這個神方,只有分解清楚了才能隨機應變。二羊分享的都是平易近人的中醫和經方,我們不講玄乎的,如果喜歡研究理論可以參考各種派別玄幻講解。

啰嗦一點,經方很樸實,不需要用後世的各種理論去解釋和註解,只需要還原本草最初的模樣和最樸素的用法就是可以了。各位大俠來看二羊的文章,我也是希望你們看了之後學會去用,能用來治病,解決自己或者家人朋友的問題。

二羊的解讀版本如下:這個方子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護胃四君子

跟二羊學過經方的朋友不陌生,張仲景治病上來先保護胃氣,就是吃了葯別傷著胃了,不管治什麼病先把胃保護起來。

姜、草、棗這個是低配版,如果胃氣比較虛弱,或者體內津液丟失太多了,仲景還提供了高配版,加人蔘。

治胃四君子:姜,(可生薑、或乾薑),根據需要來選擇。炙甘草、大棗、人蔘。

胃氣虛弱的人,可以直接考慮用這幾味,你看老百姓常用的生薑配大棗,直接煮水可暖胃發汗驅寒,輕一點的傷風感冒可解決,女性痛經腹痛可緩解。

如果你去學習經方,會發現這一組經典的用法:

例如桂枝湯裡邊的生薑、大棗、炙甘草。以及桂枝人蔘新加湯。

小柴胡湯直接用這四味配伍在裡邊,還有今天學習的瀉心湯等,大家自己可以去總結。

簡單來理解就是胃腸動力不足,胃腸氣不足,可以用這幾味來挽救或者預防。

第二,瀉心二黃湯

黃芩、黃連,這兩味葯加上大黃就是正宗的瀉心湯,張仲景用來治胃熱胃出血的方子。

瀉心其實就是瀉心火,瀉火的意思。這裡的心不是指心臟,而是指心」象「,代表火,瀉心=瀉火,尤其是瀉胃裡的火和熱。

當內熱發生在身體裡邊,尤其是胃部熱很重時候容易出現炎症,出血等,中醫說的火熱證,所以用這三黃來瀉火,有出血可止血。你看周瑜諸葛亮氣得吐血,其實就是氣到胃出血。

現代社會,我們很多人都有這個毛病,輕一點的就是跟人生氣了胃痛、壓力大了胃痛、嚴重的直接就胃潰瘍、胃出血了!

火氣那麼大,趕緊瀉瀉火,瀉心湯就可以作為滅火器,上來幾下就可以把火給滅了。

這個火是胃裡的邪火和熱,不僅僅表現在胃的病變,很多人還會上火,引起頭面部長瘡長痘痘,口腔潰瘍、鼻子出血等,火往下燒還會引起便秘,痔瘡等。

解決這些火熱引起的問題,直接釜底抽薪,就用這個瀉心湯。也是兩個版本,低配黃芩加黃連,高配可以加大黃或者黃柏

調陰陽神葯」半夏「

半夏這味葯非常強大,張仲景有幾個用法。

首先是止嘔,配生薑就是小半夏湯,止嘔聖葯,但凡見到有嘔吐你用半夏基本不會錯。

其次是去痰濕水飲,很多人身體肥胖,脂肪瘤,痰多分泌物多,這類痰濕垃圾很多的體質直接用半夏來清掃。常配茯苓來治水飲,配竹茹來祛痰,再加陳皮就是祛痰良方二陳湯,羅達倫推薦的網紅溫膽湯也來源於此。

經典搭配,去水飲」止咳三劍客「,半夏、細辛、五味子,倪海廈老師,李可老中醫推薦的用來對付流感的小青龍湯就少不了關鍵的三味。

當然如果你明白其中道理,還有很多的搭配,也可以自己組合。

調陰陽

還有一個」調神「用法,中醫經常提到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例如氣、陰陽這類。半夏最大的用處就是用來調陰陽的,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沒,二羊之前提到黃帝內經治療失眠的方子。

半夏秫米湯,就是用半夏配伍高粱米用來治各種頑固性失眠,二羊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總結的這些經驗。

有理論,也有具體用法,關鍵是你直接去用了,好用,好使。

胃病中經常有一個癥狀就是胃脹,很多人不是痛也不是泛酸,就是胃脘處老百姓說的心窩的地方,總有一種飽脹感,覺得有東西堵在那,吃飽了脹,不吃也堵。

這種堵塞感就是因為胃失去了」降「的功能,中醫叫」痞「,古人的解釋:氣隔不通。腹內結病。

這裡稍微區別一下,不痛為痞滿,痛者為結胸。

痞主要還是一種」不通「的感覺,這個問題經常用半夏配姜來解決。人的胃好比一個車子的軸,軸不轉氣機就是失調,會堵會、陰陽失調,陰不能升,陽不能降,就會出現上熱下寒,或者寒熱交合在一起。

針對這類陰陽失調,胃氣不降的功能問題,就得靠半夏這味葯。

你看這半夏瀉心湯,就被二羊拆解完了。

簡單總結一下,人的脾胃好比一台人體發動機。


半夏瀉心湯的作用如下:

第一步:人蔘、炙甘草、大棗---給脾胃營養和能源,加滿汽油

第二步:半夏--降胃,調和陰陽----點火,讓發動機轉動起來

第三步:乾薑--溫補脾胃,散寒,讓胃動力加強。換擋轟油門

第四步:黃連黃芩--清中焦上熱,釜底抽薪,起到水箱散熱效果


有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有火有熱的還用溫熱的乾薑?

乾薑不會被黃芩黃連的寒衝掉嗎?

我告訴你不會的,為啥?還是剛才發動機的原理。

乾薑起到轟油門的效果讓發動機跑得更得勁,乾薑的熱是用來加油門的,是機器運轉需要的。

而黃芩黃連清掉的人是不需要的熱,也叫客熱,邪熱,是外來的,這個熱不能讓機器動起來,反而會影響機器的運轉。

所以黃芩黃連相當於發動機的散熱水箱。雖然二黃的寒可以兌換掉一部乾薑的熱,但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脾胃所利用起來的,不矛盾。

這也中醫的魅力所在,也是張仲景的偉大之處。

每一種葯有自己的路要走,發揮出自己的獨特功效,所謂各找各家,各自的作用還不一個樣。同時又需要其他藥物來配伍,從而達到一種治病又不傷身又可以加強治療效果。

寒溫搭配來用,這裡邊最核心的要點就是用量。具體用多少?仲景給出了常用的比例,但具體到個人還需要我們看人下菜。這就是二羊經常提到的臨床功夫。

每個人體質不一樣,病情輕重,病情程度不一樣,怎麼去把握這個用量?能用稱稱就能解決嗎?

這就是好比中餐廚師做菜。火候的控制,佐料的多少,口感口味的差別,一方面要照顧到吃菜人的口味,另一方也要靠個人的經驗和感覺來實行。西餐是看菜下菜,固定下來的,至於什麼人吃你喜不喜歡我不管,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

這也是臨床中醫跟理論中醫的區別,臨床中醫需要真功夫。為啥老中醫比較吃香,因為效果好。這裡邊需要他的經驗,他的感覺,他把握病情,控制用藥火候的能力。

年輕中醫差的就是這個,所以二羊經常推薦大家多去實踐,學做菜都是要自己親自去做一做的。學了馬上去實踐,從新手到老手的過程是不斷練習實踐總結的過程,而不單是看看書就行的。

看書再多學到的也僅僅是知識,學會了書本上一百種菜的做法,但你做得出來不?你做的菜中看不?好吃不?會菜譜不一定做出佳肴。

中醫知識也等於中醫能力啊!

我是中醫二羊,具體我的應用案例查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