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其祥在指導中醫診療。
白金鐘正在為患者進行診療。
商丘白氏中醫院的醫生正在為群眾進行義診。
白氏祖孫三代探討中醫技術。
九代行醫 傳承創新
大學畢業後的白沅凱,現正在商丘市中醫院規培學習。立志學習中醫、治病救人的他,坦言主要受家庭影響。白沅凱出身中醫世家,爺爺白其祥是當地有名的老中醫,伯父白金鐘是睢陽區知名中醫,傳承到他這一代已是第九代。
白沅凱告訴記者,他們一家人坐在一起,談論最多的還是中醫,就像一場學術交流會。討論某一病症,無論長幼,都可以發表意見,大家各抒己見,最後形成一個方案。工作之餘,他就埋頭浩如煙海的中醫著作中,鑽研學習。遇到拿不準的問題,就請教爺爺、伯父。
今年74歲的白其祥面色紅潤、精神矍鑠,根本不像一位古稀老人。退休後,他成立了商丘白氏中醫院。現在,他堅持每天坐診,為病人把脈問診,對症施治,解除病痛。白其祥學中醫也是深受家庭影響,自幼他就對行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心想學醫救人,把中醫發揚光大。17歲開始從醫,從鄉村衛生員做起,白其祥多次到鄭州、北京等地進修學習,一直從事中醫臨床治療。他說,當時北京中醫學院開門辦學,在寧陵縣黨校辦班招生。經過層層選拔,1968年—1970年,他有幸師承於焦樹德、王永炎等中醫大家,系統學習中醫理論。1975年—1978年,他到河南中醫學院進修學習,師承於李普、袁子震等國醫大師,中醫診療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現在白其祥已從醫近60年。2005年,他被省中醫藥管理局評為「河南省農村優秀中醫」。在別人眼中,白其祥是經驗豐富的老中醫。但他說中醫博大精深,自己只是個剛入門的學生,他依然堅持每天研讀《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中醫典籍,提升業務技能。
對症施治 治病救人
家住睢陽區的劉女士剛過不惑之年,卻得了一種怪病。常常突發暈厥,有時一天摔倒數次。家人帶她多次去北京、上海等大醫院治療,但效果並不理想。後來,她慕名來到示範區商丘白氏中醫院就診。白其祥先生診治為心血不足,需要養心安神,活血化瘀,通清竅,並對症開方,精準施治。吃中藥兩個月後,劉女士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並很快康復。為了表達感謝之情,她和家人請班響戲,吹吹打打來到醫院,送來一面寫有「醫德高尚 妙手回春」的錦旗。
記者走進白其祥的診室,看到前來求醫問診的病人正有序排隊,滿牆都是錦旗。錦旗背後,都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是康復痊癒後病人激動心情的表達。
冠心病心絞痛是指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基礎上,由於血栓形成、血管痙攣或狹窄等原因引起心臟自身供血減少、心肌細胞缺氧的一類心臟病。心絞痛是因心肌短暫缺血、缺氧引起的以胸痛發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近年來,該病逐漸成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且呈逐年增加趨勢,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病人的需要,就是研究的方向。白其祥先生根據祖傳古方,加上多年臨床試驗,研製了舒脈通心湯。該葯是由二十多種中藥配製而成,其主要成分有丹參、三七參、党參、鬱金、焦三仙、甘草等,在多家醫院經臨床使用證明療效顯著,為廣大患者解除了病痛,提高了生活質量。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正在研究的舒脈通心湯加減後的專方對心血管狹窄和心血管狹窄手術支架後再狹窄患者療效顯著。現已診治500多個病例,正在申請國家專利。白其祥表示,後期他將免費推廣到各個縣中醫院,更好地為全國患者服務。
白其祥和白氏中醫院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經常組織專家堅持開展下鄉義診活動。他們多次來到示範區民安街道辦事處李大夫村等地,為村民義診,建立健康檔案,送健康下鄉。疫情一次次襲來,該院主動投身到疫情防控中來,捐贈口罩等防護用品,組織醫護人員開展核酸檢測,共同築起全民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懸壺濟世,德藝雙馨,好學苦練,崇德向善」,是白其祥先生的家風,也是他對自己、對家人的要求。他常說,學醫先學德,德不好不要談治病。老人說自己最開心的就是中醫傳承,發揚光大,治病救人,這也是自己最大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