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診力提升3倍!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急診新區啟用,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將大大提升

為進一步促進急診醫學的學科發展,完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體系,不斷提升醫院醫療水平,經過數月的擴建、修整,今日(10月11日)上午,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急診科二區新診療區正式迎來啟用,並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礎上於診療大廳內舉行了簡短的啟用儀式。

啟用儀式由急診科二區主任李玉峰主持,東直門醫院副院長龔燕冰、高淑瑞,通州院區院長助理馬洪明出席儀式現場並發言,相關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及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儀式。

啟用儀式上,東直門醫院的領導們對急診科二區新診療區的順利啟用致以熱烈祝賀,對急診科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和病區醫護人員在前期準備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對急診科建設提出殷殷期望。

以新區啟用為契機
推動院區急救體系建設、醫療服務提升

「醫院高度重視全院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新急診的全新升級改造,將有效提升對重大、疑難疾病和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同時也是醫院急診科高速度、高質量、高效率建設和發展的新階段。」 通州院區院長助理馬洪明介紹說,接下來,醫院將積極推進胸痛卒中、創傷等急救中心的建設,以大急診理念為引領,讓更多患者得到最快最好的救治,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助力醫院綜合診療水平邁上新的台階。


「這樣保障患者送到醫院急診之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救治,這樣患者也會越來越認可和信賴,聚焦『醫、教、研』,通州院區將從急救體系建設出發,帶動整個院區醫療服務水平提升,服務好每一位患者。」馬洪明說道。

新急診區接待力提3倍
開放四大綠色通道,築牢院區急救防線


記者現場看到,急診科二區新診療區位於院區一期大樓一層,與之毗鄰的還有第三導管室,可為心臟急危重症患者實行一站式、無中轉的急救醫療服務,最大限度地為患者贏得救治時間。

診療大廳有適應年輕人手機支付習慣的挂號、預約、繳費等功能一機操作完成的自助一體機,也有為老年人準備的人工窗口,智慧醫療與人性化相結合,凸顯以人為本理念。


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急診科二區主任李玉峰介紹,急診科二區開診後,急診接待能力將提升3倍之多,「新診療區有13張床位,診室環境以及接待流程與以前相比也更加的方便、順暢、高效,更便於患者就診。」


目前急救科已開放兩大綠色通道,分別是胸痛綠色通道、卒中綠色通道,針對胸痛患者、突發腦卒中(中風)患者可以最快速度進入救治流程,並及時開展有效治療。同時還將繼續開放房顫綠色通道和心衰綠色通道,讓這四大綠色通道築牢院區急救科第一防線,守護副中心百姓健康。

新診療區良好的環境也讓急診科的醫護們興奮不已,急診科二區護士長曹艷明感慨道:「 新急診根據原有布局因地制宜改造,設有搶救室、留觀室、輸液室、診室、治療室、換藥室等多個功能區。升級後的監護室乾淨明亮,醫護室整齊清潔。同時,做為醫院急診、胸痛、卒中三大中心融合的病區,配備了有創、無創呼吸機心電監護儀、除顫儀、洗胃機心電圖機、多功能搶救床、自動心肺復甦儀,靜脈輸液泵,靜脈推注泵等國內先進的搶救儀器設備,進一步提高了急危重症、急性胸痛、卒中患者的救治能力,從而大大減輕此類患者的家庭經濟負擔及社會負擔。"



今日上午,急診二區新診療區已經完全進入了工作狀態,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救治。


急診是一個與生命賽跑的地方,急診科二區新診療區啟用後,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將進一步推動急診科規範化建設、開啟24小時急診預檢分診,實現有效引導、分級就診,提高患者分診準確率、保障醫療安全急診,守護副中心百姓的生命安全。

據介紹,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將快速推進三期工程項目,建設現代化中醫急診醫學模式,努力成為立足城市副中心、輻射京津冀、引領行業發展的中醫重症醫學學科標杆和國內國際首善典範。

服務信息




醫院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翠屏西路116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東區)位置:北京市通州區翠屏西路116號

乘車路線:

1、八通線:果園地鐵站下車後往南走800米左右即到。

2、公交車:可乘坐807、924、669、552、317、通19等公交車到醫院站即可。


圖、文/北青社區報記者 青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