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真的治不好嗎?不要被名字給騙了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身體其他部位反覆發生新的皮疹,病程遷延數日至數年數月。

一般說來,蕁麻疹可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以急性的佔大多數。

病程不超過6周的叫急性蕁麻疹,超過6周就是慢性蕁麻疹了。

很多蕁麻疹患者擔心這個病會伴隨自己的一生,但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開展的一個大規模臨床研究顯示:

90%的蕁麻疹患者可以在5年之內痊癒,僅有10%的患者病程超過5年,極少有伴隨終生的。

那麼,什麼是慢性難治性蕁麻疹呢?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要符合慢性蕁麻疹的診斷標準;

2、使用一種常規劑量二代抗組胺葯治療2周後,療效不佳,癥狀依然存在,每周 ≥ 3 天出現風團及瘙癢,伴有或者不伴有血管神經性水腫

蕁麻疹的病因非常複雜,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別是慢性難治性蕁麻疹。

一般來說依據來源不同通常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

外源性原因多為一過性:包括物理因素、食物、 藥物、植入物等。

內源性原因多為持續性,包括慢性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感染、勞累、針對IgE或高親和力IgE受體的自身免疫反應以及慢性疾病等。

那麼難治性蕁麻疹怎樣治療呢?

一般治療:慢性蕁麻疹患者應嘗試尋找潛在的持續性病因並避免接觸致病因素。

1、對誘導性蕁麻疹,避免相應刺激或誘發因素。

2、 懷疑與各種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關的慢性蕁麻疹,在其他治療抵抗或無效時可酌情考慮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療。

3、對疑為與食物相關的蕁麻疹患者,先從簡單飲食入手,慢慢加樣,同時鼓勵患者記食物日記,尋找可能的食物並加以避免。

藥物治療:國外指南推薦慢性蕁麻疹的一線治療是常規劑量一種二代抗組胺藥物治療,對於一線治療無效的慢性難治性蕁麻疹,首選的二線治療方案是增加抗組胺藥物的劑量。

研究發現,當抗組胺藥物增加劑量到2或3倍時,癥狀緩解率明顯提高,增加至 4 倍時將近75%的慢性蕁麻疹患者可以控制癥狀。

但在我國,現實診療場景中超出藥品說明書劑量用藥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國內指南建議如果常規劑量二代抗組胺藥物使用1-2周後不能有效控制癥狀時,首選2-4種抗組胺藥物聯合治療。

最後,建議在藥物治療有效後,不要立即停葯。

抗組胺葯使用療程推薦:

1、急性蕁麻疹療程以控制癥狀為主;

2、慢性蕁麻疹的療程一般不少於1月,必要時可以延長到3—6個月;

3、慢性難治性蕁麻疹不少於6個月;

4、不要發作時用藥,無癥狀停葯;應長期規律用藥,逐漸減量。

不要聽到「難治性」蕁麻疹就灰心喪氣,長期規律服藥,就有擺脫它的一天。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張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