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鮮報丨「醫學孤島」到「生命綠洲」,中國照亮罕見病患者希望

2025年05月25日13:20:30 健康 8430

新華社海口5月25日電 題:「醫學孤島」到「生命綠洲」,中國照亮罕見病患者希望

新華社記者李恆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舞台上表演者歌唱《孤勇者》,引起了許多罕見病患者的共鳴。

5月23日至25日,2025年罕見病國際交流會在海南海口舉行。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臨床醫生、科研人員、葯企代表、政策制定者、患者組織代表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罕見病診療與關愛的未來。

會上傳遞出一組溫暖數據:目前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醫院達419家,罕見病目錄擴展至207種病種,超過90種罕見病用藥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國在罕見病篩查、治療、多學科診療模式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

新華鮮報丨「醫學孤島」到「生命綠洲」,中國照亮罕見病患者希望 - 天天要聞

2025年罕見病國際交流會現場。(中國罕見病聯盟供圖)

——朝著希望生長的「向日葵」。

劉欣若用彩色蠟筆畫下了自己眼中的世界:畫中有個小女孩躺在病床上,護士正推著裝滿藥品的護理車向她走來,窗外是藍天白雲大海和自由飛翔的鳥兒。這幅畫被展示在會場入口處,旁邊寫著:「假性軟骨發育不全,8歲、15歲做過矯形手術」。

「矯正治療的過程痛苦又漫長,每一次拉伸都像是有無數根針在扎。」劉欣若的故事,是全球約3億罕見病患者的縮影。全球已知的罕見病超7000種,卻僅有5%的疾病擁有獲批療法。對患者而言,與罕見病的博弈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孤獨戰役」。

國家有行動,病患才有希望。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醫療管理處處長馬旭東介紹,多年來,我國通過採取制定罕見病目錄、完善診療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優化醫保政策、推動藥物研發等多項舉措,不斷提升罕見病診療和保障能力。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社會力量逐漸溫暖壯大。2016年,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成立;2018年,中國罕見病聯盟成立;2023年,中華醫學會罕見病分會成立……隨著罕見病醫學專業組織的相繼成立,醫學專業人才隊伍的持續壯大,這些「生命衛士」正用專業與愛心,照亮很長一段時間醫療領域「被遺忘的角落」。

「關愛罕見病不是『一時之事』,是『一直之事』。」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說,在健康中國建設道路上,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每一份疾苦都應得到社會關注。這不僅彰顯了文明社會的溫度與高度,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生動註腳。

新華鮮報丨「醫學孤島」到「生命綠洲」,中國照亮罕見病患者希望 - 天天要聞

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在2025年罕見病國際交流會現場講話。(中國罕見病聯盟供圖)

科研院所實驗室里,科學家為攻克罕見病,腳步不停歇;城市地鐵站內,罕見病科普藝術展引人駐足;短視頻平台上,患者用鏡頭記錄「帶病生存的堅強」……微光成炬,照亮生命的裂縫。一位成骨不全症病友寫道:「『瓷娃娃』是昵稱,但我們更是永遠朝著希望生長的『向日葵』。」

——科技點亮生命微光。

圍繞罕見病患者的核心需求,科技之光正在照亮罕見病診療的「無人區」:

中國罕見病綜合雲服務平台,由中國罕見病聯盟自主搭建的罕見病數字健康平台,專註於罕見病診療智能應用開發,賦能罕見病患者管理、臨床研究、教育培訓、項目管理、新葯研發等領域,構建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地圖;

腦機介面為手術難以治癒的罕見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替代治療方案,通過神經信號解碼與外部設備交互,幫助患者恢復運動、溝通或感知功能;

基於我國罕見病知識庫和中國人群基因監測數據支撐,北京協和醫院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同研發的「協和·太初」罕見病大模型正式進入臨床應用階段,幫助醫生更準確快捷識別診斷罕見病,進一步縮短確診時間,有望破解罕見病診療全國範圍內同質性差的「癥結」……

「科技的意義在於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數量再少的群體,都不該被疾病禁錮。」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罕見病分會首屆主任委員張抒揚說,科技賦能罕見病診療,改變的不僅是患者的生存概率,更是醫學如何為每一份獨特的存在戰鬥到「可能」的最後一刻。

新華鮮報丨「醫學孤島」到「生命綠洲」,中國照亮罕見病患者希望 - 天天要聞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罕見病分會主任委員張抒揚在2025年罕見病國際交流會現場講話。(中國罕見病聯盟供圖)

——全球攜手共築「生命方舟」。

近年來,中國在罕見病防治領域「破壁」前行。如,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通過「特許政策」,已引進45款用於罕見病治療的國際創新藥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為罕見病設立專項,科技部批准建設疑難重症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罕見病既是醫療體系的試金石,更為全民健康提供創新解決方案。」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馬丁·泰勒在視頻講話中指出,中國與患者權益組織共同修訂罕見病目錄的經驗值得國際社會借鑒。

醫學無國界,愛跨越一切。推進全球罕見病防治事業進步,需要各國攜手合作。

馬丁·泰勒呼籲,應推動全球風險池機制,通過價格透明化與集中採購確保實現高價療法的普惠化供給;推進可持續照護服務模式布局,系統性滿足患者終身康復治療與心理健康支持需求。

國際罕見病研究聯盟有關專家指出,面對罕見病防治這一公共衛生課題,國際社會需打破壁壘、共享資源,努力讓科研跑贏病魔,才能為生命贏得更多可能。

不因疾病罕見而忽視,不因缺醫少葯而放棄。我們期待全世界攜手並進,以持續溫暖的政策支持為基石,以社會各界的關愛理解為助力,共同幫助罕見病患者從「醫學孤島」走向「生命綠洲」,讓每一個生命都能享有健康的權利。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啊?你說要做放療?是不是已經很嚴重了?」「放療不是會把人燒壞嗎?」「聽說放療掉頭髮、嘔吐、整個人都廢了……」在門診聽到「放療」這兩個字,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問「它能不能治好我」,而是「我還能不能撐得住」。眼神里的恐懼,幾乎能把診室空氣凍住。
中醫藥文化夜市開啟「吃喝玩學購」養生局 - 天天要聞

中醫藥文化夜市開啟「吃喝玩學購」養生局

縱覽客戶端訊(鞏志根)「這款香膏主要成分是艾草、薄荷,可以防蚊止癢,成分純天然、無任何添加劑,特別適合小孩子使用,您可以試用體驗一下。」在河北省中醫藥文化夜市上館陶縣一家艾草產品生產企業的展位上,兩名工作人員耐心地向大家介紹著艾草相關產品。一對帶寶寶逛夜市的年輕夫妻體驗後買了2盒,還詳細了解了艾草足...
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保膽手術開啟膽囊疾病治療新篇章 - 天天要聞

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保膽手術開啟膽囊疾病治療新篇章

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憑藉成熟的保膽取石、保膽取息肉技術,成為眾多膽囊疾病患者的福音,讓他們避免成為「無膽英雄」。在傳統外科手術觀念里,切除病變器官似乎是治療疾病的常見手段。但邯鄲市中心醫院普外十科秉持「治療疾病,保留器官,重塑健康」的理念
濕疹反覆發作?皮膚科醫生教你科學管理 - 天天要聞

濕疹反覆發作?皮膚科醫生教你科學管理

5月25日,全國護膚日。辨識濕疹的「信號」濕疹皮損的表現可隨疾病進展呈現多形性特徵,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特徵。急性期:皮損基底潮紅,出現密集粟粒大紅色丘疹,伴滲出和結痂。亞急性期:紅斑顏色轉暗,滲出減少,出現鱗屑和皸裂。慢性期:皮膚增厚呈皮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今天起,吃飯請調整一下!

很多人為了趕時間經常十分鐘就解決一頓飯但這種「超速」吃飯的習慣會給健康帶來負擔多項研究報告表明,在幾乎所有年齡組和人群中,進食速度與肥胖呈正相關。更可怕的是,習慣性的快速進食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增加糖尿病、脂肪肝的患病風險。
「鍾南山科普工作室」成立 5位院士共同為其揭牌 - 天天要聞

「鍾南山科普工作室」成立 5位院士共同為其揭牌

2025年5月24日,「2025南山呼吸健康論壇暨廣州國家實驗室成立4周年系列學術活動」於廣州圓滿舉辦,「鍾南山科普工作室」在主論壇上正式揭牌成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及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初、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中國
茶喝不對,功夫白費:9種體質的「個性養生茶」 來了! - 天天要聞

茶喝不對,功夫白費:9種體質的「個性養生茶」 來了!

茶性分寒熱溫涼,功效各異。一杯茶能否養生,關鍵在於「對症下茶」。這種因人制宜的理念,正是中醫養生的精髓所在。中醫將人的體質分為9類,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不同的體質,對茶的需求也大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