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比髮絲更細的飛蟲毫毛,竟在30歲孕媽的右眼內「潛伏」近一個月,導致角膜反覆刮傷、疼痛難忍,武漢艾格眼科醫院湖北總院的醫生通過裂隙燈、顯微鏡定位並將其成功取出。
4月中旬,楚女士(化姓)在燈下看手機時突感右眼劇痛流淚,次日就醫被診斷為「角膜上皮缺損傷」。此後3天,右眼疼痛持續。她去醫院就診時,醫生懷疑眼睛內有異物殘留。

醫生給患者檢查 通訊員供圖
5月5日,被眼痛折磨的楚女士來到武漢艾格眼科醫院湖北總院就診。該院眼表與角膜病科主任陳雅瓊通過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在其右眼上瞼結膜與瞼板溝交界處發現了異物,呈豎直狀深插入結膜。即便在40倍顯微鏡下,醫生看到的也只是細小黑點的橫截面,這正是此前多次裂隙燈檢查漏診的原因。
由於異物嵌入角度刁鑽,需反覆調整女子眼位多角度探查。最終,該院治療室主管護師甘會瑕在裂隙燈、顯微鏡下,用顯微鑷從女子眼中取出寬不到2毫米的異物,辨別後高度懷疑是一根極細的飛蟲毫毛,導致楚女士右眼角膜上皮呈瀰漫性劃傷。
這麼小的異物是怎麼進去的?楚女士回憶,有天晚上在家關了大燈只留了射燈,她刷手機時眼睛突然一陣刺痛,然後一直流淚,推測可能是小飛蟲飛進眼睛,毫毛留在了裡面。
陳雅瓊解釋,角膜神經末梢豐富,異物刺激會引發劇烈痛感。楚女士異物的位置極為隱蔽,常規檢查極易漏診。「特異性的角膜上皮劃傷會有異物存在,一定要找到為止。」陳雅瓊提醒,眼睛遭遇異物時通常會流淚、眨眼,以嘗試將其排出,但藏匿於深處的異物需藉助專業設備探查。若異物感持續存在,需警惕殘留或移位至眼球後部的風險,可能引發感染甚至視力損害。
許多蟲子有趨光性,夜間會朝燈光處飛,市民在黑暗環境下玩手機時,屏幕光線易吸引蟲子。專家提醒,飛蟲毫毛等極微小異物入眼的漏診率較高,高倍顯微鏡結合醫生臨床經驗可顯著提升診斷準確性,大家要留意眼睛健康,遇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