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2025年04月04日16:32:05 健康 1435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有些人總覺得血管堵不堵,得看疼不疼。若不覺疼痛,大抵無妨。能安然飲食、安睡,便表明血液流通頗為順暢。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結果身體出了大問題,一查是腦梗心梗、動脈硬化,還一臉懵:怎麼突然就堵住了?醫生看了搖頭,堵可不是等著你疼了才算事,等你真感覺到疼,多半已經晚了。

血管堵塞是個「沉默的殺手」,前期癥狀不是那種讓你立刻躺下的劇痛,而是那種看著平常、甚至被忽視的「小信號」。

這種小信號其實醫生最怕病人不當回事。人身上的血管加起來有十幾萬公里,大大小小的血管都可以出現狹窄、堵塞,而早期的「堵」。

根本就沒那麼劇烈,多數是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縮小,血流過不去,但還沒完全斷。這個時候身體會用一種特別「悄悄」的方式給你提示,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這些提示跟血管有關。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第一個容易被誤解的信號,是走路的時候小腿發酸發脹。有的人一走路就覺得小腿發緊,走一段就得停一下,歇幾秒又能走,這種現象一旦出現,就得當回事。

這不是腿沒勁,更不是缺鈣,很多時候是下肢動脈已經出現斑塊了。走路一動,肌肉需要血流供氧,但血管堵了,血供不上來,肌肉只能靠「存貨」勉強堅持,走幾步就打怵。

在醫學領域,這種情況被稱為「間歇性跛行」,此乃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最為典型的早期信號。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一組臨床觀察數據顯示,有走路腿酸癥狀的人群中,近64%的人在下肢血管B超中發現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狹窄或斑塊。

而這些人大多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明顯心血管病史。也就是說,腿不是「老化」,是血管先撐不住了。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更麻煩的是,這類人群往往下肢一出問題,上肢、腦部、冠狀動脈也多半在「悄悄堵」。

第二個信號發生得更隱蔽,那就是睡覺時手麻或者半夜醒來心悸、胸口悶。有的人以為是睡姿不對,壓著胳膊了,其實並不全是。

尤其是那種醒來時感覺胸口像壓了塊磚、呼吸不太順暢、背後微微出汗,這種現象就得警惕冠狀動脈狹窄

人處於睡眠狀態時,交感神經活躍度降低,心率與血壓亦隨之下降,然而心臟的供血需求卻依然存在。如果心臟供血不足,心肌就開始「抗議」,表現就是夜間胸悶、心慌、心跳不規律。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一項夜間心電圖研究中提到,冠狀動脈50%以上狹窄的患者中,有72%在夜間出現心率異常波動,而其中近一半人白天並無明顯癥狀。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夜間睡眠時的異常,比白天更能暴露心血管系統的問題。

尤其是對40歲以上、有脂代謝異常、家族心梗史的人群,一旦出現夜間「胸悶+出虛汗」的組合,就不能再當作普通的失眠。

第三個信號是嘴上看得見的,那就是舌頭髮暗、舌邊有齒痕、舌苔膩厚別以為這跟消化有關,其實這是一種「微循環不暢」的外在表現。

舌頭是全身血液供應的「末端窗口」,一旦出現血流不暢,最容易在舌質上反映出來。特別是那種舌頭偏紫、有瘀點、舌下靜脈暴露明顯的狀態,多半是身體某處血管已經「塞住半道」。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做過一項關於舌象與心腦血管病相關性的研究,結果顯示,腦供血不足冠心病高血脂人群中,有明顯舌象變化的人佔比高達78%,而對照組只有22%。

這說明舌象其實是個非常早期的血管堵塞指示器,但很多人只當成「濕氣重」、「腸胃差」,完全忽略了它背後的血管風險。

除了這些「信號型」癥狀,其實還有一類「行為型」特徵也能反映血管正在變窄、變堵。一種是容易犯困,尤其是飯後一兩個小時內沒幹啥活就特別想睡。

這並非勞累所致,而是血糖升高後,血液皆湧向消化系統,致使腦部供血減少,從而產生困意。

但如果這種狀態特別頻繁,而且合併注意力不集中、記憶下降,那腦血管很可能已經開始有堵塞跡象。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還有一種是耳垂褶皺。聽著像迷信,其實有實打實的研究支持。台灣長庚紀念醫院做過一項大樣本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雙耳耳垂有明顯對角褶皺的人,其冠心病患病率是無褶皺者的2.2倍。

動脈硬化會影響全身小動脈,耳垂血供一旦減少,皮膚彈性便會下降,進而形成褶皺,此即該現象的解釋。

這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表現,其實都和「血管開始變窄」有關。血管不像水管堵了就咕嘟咕嘟響,它是悄悄收窄,血流量慢慢變少,一點點削減器官供血。

等到你真感覺疼,那大概率已經是60%、70%甚至90%的堵塞了。像心梗、腦梗、肺栓塞這類事件,發作前往往沒有劇烈警告信號,很多人都是「前一天還活蹦亂跳,第二天就進了ICU」。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現在的問題來了,如果這些信號已經出現了,或者覺得自己是高風險人群,那能不能通過生活方式上的某種「反向調控」,讓已經開始變窄的血管「停下來」,甚至「稍微回退一點」?

答案是目前在心血管代謝學上,有個叫「血管軟化窗口修復期」的理論,意思是血管斑塊在未完全鈣化前,是有機會通過抗炎、調脂、營養干預讓它「穩定不脫落」,甚至部分吸收的。

關鍵是要進入「低炎症+高抗氧化+低胰島素刺激」的綜合狀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一項臨床營養干預實驗中,用每天攝入高膳食纖維(如燕麥β-葡聚糖)、聯合深海魚油EPA+DHA補充、適量運動的組合方式。

對比三個月內動脈斑塊變化,結果發現干預組的斑塊面積平均縮小了6.2%,血管彈性指標顯著提升。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不是非得等手術、放支架才算「通血管」,血管的變化其實是個「動態博弈」,你對它好一點,它就退一步。

真正經驗豐富的醫生,並非關注你是否疼痛,而是在意你能否覺察身體發出的「悄悄話」。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舌苔、一次走路發脹、一次夜裡心慌,就可能是血管在求救。

身體不是一次性用品,不堵才是常態。別等它真堵了,再來問「能不能治」,那時候,已經不是補救,是搶救了。

血管是最沒脾氣的器官,但它一發火,可能比誰都快。關鍵是你有沒有聽見它之前的小聲提醒。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佳若.血管「堵」有哪些先兆[J].新農村,2020,(05):42.

血管開始堵塞,不是看疼不疼!醫生告誡:若有這3異常或已堵塞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衡陽市中心醫院余文舉榮獲省級兒科病歷報告競賽三等獎 - 天天要聞

衡陽市中心醫院余文舉榮獲省級兒科病歷報告競賽三等獎

【來源:衡陽新聞網_熱點關注】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凌竹報道 近日,在省級兒科醫師病歷報告競賽中,衡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醫師余文舉憑藉紮實的臨床功底和出色的病例分析能力,以《戊二酸血症II型診斷與啟示》為題,從全省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榮獲省
ERAT技術開啟闌尾炎治療微創時代——南華醫院消化內科成功舉辦消化內鏡直視子鏡創新技術論壇 - 天天要聞

ERAT技術開啟闌尾炎治療微創時代——南華醫院消化內科成功舉辦消化內鏡直視子鏡創新技術論壇

【來源:衡陽新聞網_熱點關注】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彭柳報道 4月3日,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消化內科成功舉辦了「消化內鏡直視子鏡創新技術論壇」,會議特邀國內消化內鏡領域多位權威專家,通過理論授課、病例解析、實時手術演示等環節,全方位展示內鏡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