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在現代中老年群體中,普遍存在的一類健康問題,特別是那些運動量較少、飲食不甚健康的人群,其血壓的穩定狀況往往更加不好。我們都知道,在調控血壓的過程中,積極採取藥物治療與日常療養相結合的方式,往往更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平時居家時,學會控制血壓並及時掌握自身的血壓狀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但很多人在居家自測血壓時,都會疑惑,為什麼自測的數值會不準確呢?對此,醫生表示:自測血壓時,盡量注意這5點,或許能夠達到更高的準確度。
1.注意測血壓時間
人體血壓往往有著較強的波動性,即便是在同一天,血壓峰值峰谷的落差也不小。因此,在每日測定血壓、觀察血壓浮動時,應當確保定時、定點進行。
根據醫學建議,早起後1h左右、晚飯前後1h以及睡前階段,都比較適合測量血壓。而剛剛早起時,由於人體經過了一夜的修整,血液濃度會較為粘稠,流動速度也頗為遲緩,因此,並不適合此時測量血壓。
2.挑選適合的血壓儀
居家調養的朋友大多會購置一台血壓儀放在家中以便使用。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血壓儀有兩種,其一為水銀儀,其二為電子儀器。如果從精度來說,同價位的水銀血壓儀通常會更為準確,但其在使用過程中往往有一定的「門檻」,並不太適合老年朋友。
而電子血壓儀雖然有一定誤差,但操作簡便,還具有數據儲備能力,因而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市場。
3.減少生活習慣對血壓的影響
在測量血壓之前,大家應當確保自身血液流動狀況相對穩定,所以,盡量不要在剛吃完飯的時候監測,要不然數據就會有所偏高。
此外,咖啡因飲料、酒水、濃茶、巧克力等食品中也有一定的神經興奮物質,會對血壓峰值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在測血壓之前也應當避免攝取。
4.選對測量姿勢
測血壓的姿勢同樣會對最終的結果產生影響。正確合理的姿勢應當是測量者端坐於桌前,讓手臂自然放鬆、垂於桌面,然後將測量帶貼合手臂綁住,避免過度收緊或過松。
此外,測血壓期間,患者雙腿應當自然垂落於地,不要蹺二郎腿或是隨意抖動,以免引起誤差。
5.做好數據統計工作
患者自行測量血壓時,應當如實記錄每天的血壓變化情況,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向主治醫生進行數據彙報,並請醫生分析具體數據,以便於進行下一步的療程設置。此外,血壓儀在不斷使用的過程中,也可能存在精度不足等變化。
根據臨床經驗,水銀血壓儀應當每年進行一次校驗、電子設備則應每半年進行一次。監測儀的校驗可以交給專業人士進行,也可以在就醫複診的時候與醫用血壓儀進行比對,以此確保其精確度。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