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藥房」真相:爆火產品既非港產也非藥物

2025年03月14日04:02:07 健康 1557
「香港大藥房」真相:爆火產品既非港產也非藥物 - 天天要聞

南方周末記者從「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官方旗艦店」直播間購買了透骨膏、無濕輕等多款產品,從外觀來看,與香港零售藥店出售的一些中成藥物外包裝極為相似。南方周末記者崔慧瑩|圖

號稱「陪伴港人超過182載」「世界冠軍都在用」的「港貨正品」,既非產自香港,也非藥物?

2024年年底以來,一批標有繁體字「香港大藥房」字樣的透骨膏、無濕輕、清肺丸、香腳王等「港葯」,通過直播間、視頻號等方式快速推廣,在抖音、淘寶、京東、微商平台等網購渠道,相繼出現多家旗艦店、專賣店以及經銷商。

為蹭上「香港大藥房」的流量,一批在顯著位置標有類似「香港大藥房」標誌,底部以小字型大小「葯業集團有限公司」「醫療用品有限公司」「中澳有限公司」等註明的所謂「藥品」亦湧現在各大電商平台。

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自稱「港貨正品」的藥膏、噴劑或口服丸,實際生產廠家均來自江西河北河南等地,大多為外用保健用品,也有消字型大小抑菌液、壓片糖果等普通食品。

2025年2月,南方周末記者在抖音認證為「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官方旗艦店」的直播間(下稱香港大藥房官方直播間),先後購買多款「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產品,並提交「透骨膏」及「祛濕丸」兩款產品包裝信息向香港衛生署致函查詢。

2月2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下稱香港衛生署)回復南方周末記者稱,上述兩款產品並非香港註冊的藥劑製品或中成藥,而「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香港大藥房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也並非在香港獲發牌的持牌藥商。

這也是繼2024年內地美誠月餅在網路直播間冒充香港美心月餅銷售之後,又一場「貼牌香港產品」的消費迷局。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已有購買產品的消費者塗藥後,皮膚出現紅腫或過敏,或與添加了薄荷腦辣椒素甚至激素藥物等刺激性物質有關。而另一些號稱可祛濕、清肺或降糖,添加十餘種中草藥材的藥丸,長期使用更有可能引發腎臟代謝功能紊亂。

「這些產品既非藥品,也不屬於保健食品。」江蘇省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原副調研員繆寶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此類產品備案信息大多標示為「消字型大小」(衛生消毒用品)或「贛健團標證字」(保健用品生產備案)。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2024年12月就曾在官方公眾號上發布警示:標示為「贛健用品」「贛健團標證字」的產品,未經行政部門審批或備案,不是藥品,不可替代藥品使用。

「港葯」獲中產、白領青睞?

過去近30天內,南方周末記者持續關注「香港大藥房官方直播間」,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位主播在醒目的「始於1841年,港貨正品官方旗艦店」的背景下,不斷推介產品:比如在介紹一款透骨膏時說:

「寶寶們,這款透骨膏是香港百年老品牌,世界冠軍都在用!」

「透皮吸收,透到骨子裡去幫到您的,有骨(頭相關)的問題就不要錯過。」

「肩周周膝蓋蓋,不靈活不給力我們都可以用,用過的人沒有說它不好的。」

為避免敏感詞,主播還會通過用一些重複疊詞、手勢動作、指示印刷文字的方式,暗示產品用途及功效。比如介紹「無濕輕」時描述南方回南天滴滴答答的天氣,說「有中間這個字問題」的寶寶們去拍產品;介紹「清肺丸」時用手指表演吸煙動作,說身邊有這樣的人群要用。

相比一些不知名的小作坊產品。冠上「香港大藥房」名稱的膏藥和藥丸,唬住了不少消費者。

「家裡長輩看直播,有個自稱『香港大藥房』的天天賣葯,禁不住誘惑買了上萬塊錢的『葯』。」不少網友反映,家中父母、親戚被直播間話術吸引,重金購入「香港大藥房」的多款「港葯」。

3月10日,南方周末記者查詢抖音數據分析平台「蟬媽媽」數據顯示,近30天,前述「香港大藥房官方直播間」開播25場,場均觀看達8.9萬人次。每場直播的銷售額在10萬-25萬元之間,而其消費人群也以資深中產和新銳白領居多,約佔總人數的44.7%。

同樣,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護膚旗艦店近30天累計直播9場,每場直播的銷售額在5萬-7.5萬元之間;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食品旗艦店累計直播51場,每場直播的銷售額在2.5萬-5萬元之間。

陌生的「香港品牌

「在香港找不到『香港大藥房』這個品牌。」2025年3月,在香港中港城附近嘉美藥店工作的職員許喬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半年來有不少內地遊客在選購商品時詢問是否有售「香港大藥房」品牌的「葯」。

最近,更有一位年輕男士舉著一張照片來許喬辛的店裡找貨。「我只能告訴對方,那都是內地電商售賣的產品,香港並沒有。」許喬辛說。

香港衛生署查詢後明確回復南方周末記者,根據香港《藥劑業及毒藥條例》和《中醫藥條例》,所有在港銷售的藥品必須標註「HK-×××××」(西藥)或「HKC-×××××」(中成藥)註冊編號,並接受嚴格監管。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涉事產品包裝上並無合法註冊編號,其宣稱的「香港醫學研究會質量安全管理認證」也被香港衛生署證實「沒有記錄」。供職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工作人員李辛也證實,她從未聽說過,也查詢不到名為香港醫學研究會的研究機構。

有意思的是,「香港大藥房」在產品鏈接中聲稱品牌在1841年於本港開設首間西藥房,1856年托馬斯·沃特森醫生經營了香港大藥房等。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上述介紹與屈臣氏集團歷史高度相似。屈臣氏集團官網顯示,1828年,兩位英國醫生在廣州創辦了一家眼科診所,取名「廣東大藥房」,1840年他們把店搬到香港,改成「香港大藥房」。後來,托馬斯·沃特森(Tomas Watson)醫生與侄子亞歷山大·沃特森(Alexander Skirving Waston)一起盤下「香港大藥房」,1871年小沃特森接手藥房後,取名A.S.Watson,屈臣氏正是其粵語發音。

據香港本地媒體「香港01新聞」報道,屈臣氏集團稱「香港大藥房」公司及其產品並不屬於屈臣氏集團旗下的零售業務,目前正尋求法律途徑調查及處理相關事宜。南方周末記者聯繫該公司詢問相關進展,暫未獲回復。

「港貨」內地產,代工廠萬件起訂

既非港產,這些產品產自哪裡?

2025年2月,南方周末記者從「香港大藥房官方直播間」,先後購買透骨膏、無濕輕、清肺丸、香腳王等多款產品。物流信息顯示,這些所謂的「港貨」發自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某物流基地,發貨方並非店家宣稱的「香港大藥房」,而是名為贛益坊,實際為江西省贛益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查詢該抖音店鋪商家資質可以發現,其運營方實際為成立於2024年9月的廈門進港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由2018年成立的宜春市茂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黃某亦是江西省贛益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而京東平台上「香港大藥房旗艦店」的法定代表人也是黃某。

在「香港大藥房官方直播間」的評論區,不乏顧客提出質疑:這家聲稱「百年港貨」的公司,為何只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內地企業?主播只是模糊回答:「我們的產品都是可以查詢的。」

從產品信息圖片中可以發現,「香港大藥房」的運營模式高度依賴「貼牌生產」。

某款「透骨膏」由江西省樟樹市某葯業公司生產,另一產品「無濕輕」的產地則在福建省廈門市某生物醫藥港。即便同款「透骨膏」產品,不同渠道店鋪購買的產品膏體顏色、包裝以及產地,亦有諸多不同。

南方周末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產品信息,有前述生產企業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只負責代工,包裝設計和宣傳文案都由委託方提供。」另一家位於江西瑞金的生產企業則表示,自己只接受委託生產藥物,對於具體的銷售宣傳行為一概不知情。

「香港大藥房」的各類產品鏈接中,透骨膏、無濕輕、清肺丸、香腳王等產品的單瓶價格為39.9-59.9元不等,但其實這類產品的出廠價十分低廉。

一家受託代工生產相關品牌藥膏的江西企業高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訂購一瓶含量為50g的透骨膏只需2元,100g的3元,採購方只需提供商標信息,可在10天左右收到帶完整外包裝的貨品,但要求1萬件起訂,「我們年營業額上億,少於1萬件的訂單太小了」。

商標法空子

「這些公司在香港註冊,然後用帶香港字樣的公司全稱組合一個圖形,在內地註冊商標,拿到商標權以後就可以授權給其他代工廠去使用了。」東莞市萬華知識產權代理公司工作人員劉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劉亮稱,按照商標法規定,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名稱,不允許在中國註冊商標。「但如果公司本身的全稱就帶地域名稱,是可以這樣註冊的,這批人就鑽了這個空子。」

南方周末記者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司註冊處(下稱香港公司註冊處)官網查詢發現,「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於2021年在港做商業登記和公司註冊,其在香港的登記業務地址位於旺角商廈,但記者查詢發現該地址為一家商務秘書公司,沒有任何「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相關標誌。

南方周末記者還查詢到多項由該公司提出的申請註冊記錄,包括2022年10月以簡體字版本的「香港大藥房」提出申請被拒、2023年10月以繁體字「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申請被拒,以及2024年7月以繁體字「香港大藥房」提出申請。

有意思的是,根據香港公司註冊處的記錄,以「香港大藥房」作為名字開頭註冊的公司,截至2025年3月12日已有203家,均在2021年以後註冊。

而另一項被直播間主播反覆提到的「港貨證據」,是該產品具有香港貨品編碼協會認證。「懂行的人都知道,港貨都是489開頭的編碼」,直播間主播反覆強調。

但這些所謂的港貨編碼認證,只需在香港註冊公司即可申請。福建泉州一家知識產權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員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報價是,年費8800元即可幫助申請香港貨品編碼協會認證的條形碼,「會給到1000個條形碼,對應1000個品牌,掃描可出產品信息」。

遊走於藥品與保健品邊緣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號稱添加各種獨家配方的產品,來自香港的「藥膏、藥丸」,不僅不是藥物,甚至不是保健品或保健食品,而是屬於衛生消毒用品或壓片糖果等一般食品。

家在福建的陳欣是國內一知名高校的醫學院學生,母親王女士購買的一柜子「神葯」讓她倍感頭痛。

過年期間,腰椎疼痛的母親,從葯櫃里翻出「黃道溢活絡油」和透骨貼等產品,讓陳欣幫忙擦藥,塗上藥水之後,「活絡油」確實讓王女士感覺到局部「發燙、發熱,好像真的能夠活血化瘀一樣」。

陳欣注意到,所謂「香港大藥房」生產的「活絡油」在藥盒上有一行小字,寫著「金卜堂抑菌液」,藥盒側面,商品名顯示的也是該名稱。

王女士對「活絡油」的「活血化瘀」體驗,或許來自產品中添加的刺激性成分。一名化妝品研發工程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部分抑菌液或保健膏會添加薄荷腦、辣椒素等物質,通過製造皮膚灼熱感營造「起效」假象,「但這與真正的藥物治療有本質區別,長期使用可能引發皮膚損傷」。

在陳欣的追問下,母親承認這些葯由她朋友推薦的微商平台「微折購」購入。在「微折購」平台上,這款「活絡油」每瓶30元左右,價格根據購買時間和會員等級波動。

令她感到震驚的是,母親購買的這些商品,可能還是「偽港葯」的仿冒品。在網路宣傳中,部分產品介紹亦遊走於藥品與保健品的邊緣,極易引發消費者誤解。例如,「活絡油」實際備案名為「抑菌液」,屬於衛生消毒用品,卻在宣傳中暗示「緩解關節疼痛」;「槲皮素清肺丸」作為一般食品,卻有淘寶鏈接的產品宣傳頁寫著用於「修復肺功能、凈化肺部去節」。

「香港大藥房」真相:爆火產品既非港產也非藥物 - 天天要聞

「港貨」非正品引發香港消委會等機構關注後,2025年3月12日,「香港大藥房」在抖音的官方直播間背景中,悄悄刪除了「始於1841年」以及「港貨」字樣,但相關產品仍在熱銷。直播間截圖

3年130宗投訴

香港特別行政區消費者委員會(下稱香港消委會)回復南方周末記者,該協會在過去3年共接到130宗涉及內地網購平台買到懷疑仿冒藥品或健康食品的投訴,其中包括貨品包裝與實體店所購買的不符,無法查核生產商資料等。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香港大藥房官方直播間」產品的發貨方江西省贛益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曾於2024年8月因虛假宣傳被樟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23萬元,護胃衛士、透骨保健膏、正紅花保健油三款產品涉嫌虛假宣傳受到查處。

天眼查企查查查詢到的處罰決定書(樟市監廣處罰〔2024〕6號)顯示,該公司在抖音平台銷售的一款「護胃衛士」產品宣傳為靶向調理,養出健康好胃,可用於胃酸、胃脹、胃潰瘍等,而該產品真實屬性為壓片糖果;另一款「透骨保健膏」在拼多多店鋪宣傳頁上寫有「肩頸疼痛、膝蓋疼痛、筋骨疼痛、專攻脊椎關節不適等」,而該產品為外用保健用品。

這份處罰文件還披露,產品中「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透骨保健膏」和「香港大藥房有限公司正紅花保健油」都是由江西和美葯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產地址位於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張家山醫藥孵化園,對於其標示的「香港百年老品牌」「百年品牌」,當事企業無法提供佐證材料。

而產品使用的外包裝盒,則是從廈門市一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購進的,「透骨保健膏」包裝盒購進價是0.13元/個,生產了15000個,「正紅花保健油」為0.3元/個,生產了500個;兩個產品廣告費(包材費)合計2100元。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薛緒飛律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該商家行為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規定。

香港消委會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部分內地企業會委託專業機構在港以低成本註冊公司和商標,在銷售時利用「香港品牌」的標籤提升業績。一般而言,若未有在香港作實際商業營運,僅持註冊商標,在內地會被認定是「擁有香港註冊商標的商品」,而非「香港品牌」,消費者有權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懷疑涉嫌虛假宣傳。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港貨」非正品引發香港消委會等機構關注後,2025年3月12日,「香港大藥房」在抖音的官方直播間背景中,悄悄刪除了「始於1841年」以及「港貨」字樣,但相關產品仍在熱銷。

(文中許喬辛、陳欣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 南方周末實習生 陳書靈 李懿萌

責編 曹海東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別拍打!「飛行硫酸」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防範指南請查收 - 天天要聞

別拍打!「飛行硫酸」隱翅蟲進入活躍期,防範指南請查收

隨著氣溫升高,被稱為「飛行硫酸」的隱翅蟲進入活躍期。近日,醫療機構接診的隱翅蟲皮炎患者也多了起來,醫生提醒,遇到隱翅蟲千萬不要拍打。隱翅蟲體色紅黑相間,體液中含有稱為毒隱翅蟲素的酸性化合物,隱翅蟲皮炎就是由這種物質導致的。
喝對酸奶能防癌?浙一專家建議您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喝對酸奶能防癌?浙一專家建議您這樣做

我們的腸道里時時刻刻進行著「化學反應」,每天吃進的食物經過腸道微生物的分解會產生一類名為短鏈脂肪酸(SCFAs)的物質,它們在腫瘤防治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呂志民教授科研團隊深入研究後,在Trends in Cancer在線發表了題為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ca...
14歲少女突發腦出血竟是罕見紅斑狼瘡,同濟醫院多學科協作打贏生命保衛戰 - 天天要聞

14歲少女突發腦出血竟是罕見紅斑狼瘡,同濟醫院多學科協作打贏生命保衛戰

極目新聞通訊員 鄧國歡14歲的初中女生暢暢(化名)本應享受美好的青春年華,卻不幸患上了系統性紅斑狼瘡。幸運的是,在同濟醫院腎病內科、重症醫學科、神經外科、風濕免疫內科、放射科、臨床營養科等多學科團隊的聯合救治下,她成功擺脫了生命危險,重獲健康。同濟醫院內科學系主任、腎病內科主任徐鋼教授查房兩個月前,暢...
女子高血壓竟是腎上腺腫瘤所致!內蒙古患者來漢接受「極限微雕」手術後痊癒 - 天天要聞

女子高血壓竟是腎上腺腫瘤所致!內蒙古患者來漢接受「極限微雕」手術後痊癒

極目新聞通訊員 寧亞飛 楊瑞內蒙古赤峰市50多歲的王女士,近半年來被「高血壓」折磨得痛苦不堪,頭暈目眩如同在渾水當中浸泡行走,連辨別方向都成了奢侈,但嘗試使用多種降壓藥治療卻無效。在當地醫院檢查後發現,導致其高血壓的「幕後黑手」,竟是右側腎上腺一處直徑1.5厘米的腫瘤。出院前,王女士送上錦旗考慮到王女士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