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異常容易導致高血壓
糖尿病、心腦血管、脂肪肝
甚至一部分癌症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關聯
有些人腰圍太大,體重超重
甚至患上了慢性病……
這就需要專業醫生和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
3月9日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
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
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腰圍越長 體重越重 壽命越短
肚子越大,腦子越小?
2023年4月,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上刊登的一項集中於近萬名的亞洲人群的研究顯示:內臟脂肪增多和體重指數升高,均與認知能力下降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內臟脂肪每增加0.27千克,相應的認知年齡衰退0.7年。
腰圍每增加1厘米,心衰風險增加4%
最近國外發表了一項研究的結果,對43萬人隨訪了13年,這些人群的年齡從40歲到70歲不等。研究結果發現,腰圍每增加1厘米,心衰風險就增加4%。
所以,腹部有贅肉與心衰風險的增加的確有一定關聯。
bmi>26.2,腦齡增大12歲
bmi,即身體質量指數,是國際上公認的一種衡量成人肥胖程度的方法。
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在我國,bmi≥24為超重,≥28為肥胖。
2024年3月,首都醫科大學、清華大學、開灤總醫院等研究單位聯合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
研究自2006年起,隨訪了1000多名一直做體檢的人群,並於2020年後,對其進行了腦部磁共振檢查。
研究發現:
研究計算了腦體積、腦白質信號等多項指標,發現bmi>26.2的人群,相較於體重相對正常的人,腦齡增大12歲。
這項研究顯示,高水平的bmi,不利於大腦健康甚至全身健康,比如肥胖會對腦認知功能造成影響,增加全身炎症反應,造成生長代謝異常等。
專家表示:肚子大,內臟脂肪多還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心臟病、骨關節病、痛風,以及會增加多種癌症風險。
胖肚子4大飲食「元兇」
添加糖
一項長達25年的隨訪研究顯示,添加糖攝入量超過50克/天者,內臟脂肪的體積,顯著高於添加糖攝入量低於50克/天者。
精製米面
精製米面做成的主食,比如白饅頭、白米飯升糖也快,也的確有研究顯示吃升糖快的食物更容易堆積內臟脂肪。
飽和脂肪
一項研究讓39名體重正常的年輕人,過度攝入富含飽和脂肪或者n-6系列脂肪酸的鬆餅7周,結果顯示,過多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內臟脂肪的堆積。
飽和脂肪酸相對不利於減腹部皮下脂肪,雖然不是內臟脂肪,但是腹部皮下脂肪多了肚子也會大。
酒精
每周較高的飲酒量,跟腹部脂肪面積呈強正相關,調整了體重指數之後,兩者之間依然顯著相關。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肚子大?
腰圍測量
被測者需持直立站勢,雙腳分開25~30厘米(與肩齊)。普通人群將軟尺經肚臍上方0.5~1厘米處水平繞一周,肥胖者選腰部最粗的地方水平繞一周測腰圍。
中國標準:
男性<85cm/女性<80cm(正常)
男性≥90cm/女性≥85cm(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
但是每個人的身高、體型安排分布不同,數字只是大概的衡量標準。
更精準的衡量腰圍方法
身高(厘米)除以2之後,男性減去11,女性減去14,這個數字加減5%的區間都是可以接受的。
看腰臀比
腰臀比=腰圍數值÷臀圍數值
健康範圍:女性小於0.85,男性小於0.9。
成年男性、女性腰臀比>1.0即可診斷為腹型肥胖,說明你的內臟脂肪可能已經超標了。
想要瘦肚子?試試這3個動作
前提:控制總熱卡攝入,增加活動量,能量攝入負平衡,減少全身脂肪。
動作1:坐姿踢毽
【動作步驟】
1.首先選擇一把穩定的椅子,坐在椅子前端,整個脊柱保持穩定;
2.用一條腿做踢毽子的動作,也就是屈髖外展、外旋屈膝。
動作2:坐姿抬腿
【動作步驟】
1.首先選擇一把穩定的椅子,坐在椅子的前端,整個脊柱保持穩定;
2.保持腹部肌肉收縮,身體輕度後仰,單腿抬起;
3.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保持雙側大腿交替抬起,也可以雙腿懸空,交替輪空抬起。
動作3:坐姿轉體
【動作步驟】
在動作2同樣的抬腿動作基礎上,加上上半身的轉體動作即可,側腹部有明顯收縮感覺。
腰圍越長 體重越重 壽命越短
1.腰圍每增加1厘米,心衰風險增加4%;內臟脂肪每增加0.27千克,相應的認知年齡衰退0.7年;bmi>26.2,腦齡增大12歲。
2.肚子大,內臟脂肪多還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心臟病、骨關節病、痛風,以及會增加多種癌症風險。
3.胖肚子4大飲食「元兇」:添加糖、精製米面、飽和脂肪、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