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揚子晚報
骨質疏鬆發病年齡不斷年輕化,特別是女性群體,缺鈣情況比較普遍。所以「補鈣」也成為很多人的日常需要。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孫強被很多骨質疏鬆患者問到這樣一個問題:「醫生,我長期吃鈣片會不會得結石?」那麼補鈣到底與結石有怎樣的關係呢?

「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孫強介紹,結石的形成機制是很複雜的,與遺傳、飲食習慣、代謝性疾病、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研究表明,適量補鈣並不會增加結石風險,相反,鈣攝入不足反而可能提高結石患病幾率。
以腎結石為例,當人體攝入鈣減少時,人體的調節機制會導致腸道對遊離草酸的吸收增加,從而使得尿液中草酸鈣的濃度上升,最終增加腎結石形成的風險。而當我們適當補充鈣劑時,腸道中的遊離草酸會被中和並排出,減少腎結石形成的可能性。所以,骨質疏鬆人群在補鈣的同時應當減少草酸的攝入,如菠菜、芹菜、茭白等含草酸較多的食物。但是如果補鈣過量,也會增加結石的風險。
我們應當如何理性補鈣呢?骨科王貫通醫師給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1、每日鈣的攝入量因人群而不同。青少年1000—1200mg/天;成年人800—1000mg/天;老年人1000—1200mg/天;孕婦及哺乳期婦女1000—1300mg/天。對於骨質疏鬆患者,建議每日攝入鈣1200mg/天,除去食物中攝入的鈣,還需通過藥物補充至少約600mg/天。
2、合理選擇鈣劑類型。目前市場上應用最長、吸收率最高的是碳酸鈣。但對於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患者,建議選擇檸檬酸鈣等有機鈣,溶解度是碳酸鈣的17倍,不容易導致胃脹和噯氣。
3、合理選擇鈣劑規格。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鈣劑為片劑。對於兒童、老年人等吞咽能力較弱的人,可選擇顆粒鈣或液體鈣,以防嗆咳。
4、合理安排鈣片服用時間。建議餐後服用,減少胃部不適。同時,應該與高鈣食品錯開進食,保證腸道對鈣的吸收率。在口服鈣片的同時,可以進食富含維C的食物,增加鈣的吸收。
5、補充鈣劑時應聯合補充維生素D。該維生素不僅增強小腸鈣吸收率,還能促進骨骼礦化。日常可通過肝臟、蛋黃等食物獲取,但因這些食材膽固醇含量較高,過量攝入可能增加心血管風險,需結合膳食控制與藥物補充。對存在基礎疾病或飲食受限者,建議定期檢測維生素D水平並及時藥物干預。
此外,專家指出,還有一些補鈣誤區應注意避免:
1、骨頭湯是補鈣佳品嗎?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認為骨頭湯能補鈣,但實際上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僅為牛奶的1/20,與水中含鈣量相同。除此之外,骨頭湯中脂肪含量高,攝入過多,容易出現肥胖、高脂血症。
2、豆漿含鈣量和牛奶一樣高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少人認為豆漿含鈣量和牛奶類似,其實不然。雖然大豆含鈣豐富,但一旦磨成豆漿後,含鈣量僅為牛奶的1/10。
3、鈣片掰開或磨成粉服用,補鈣效果會更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很多老年朋友覺得鈣片比一般藥片大,比較難咽;於是將鈣片掰開,或者磨成粉放入粥、湯等液體中一起服用。這種做法不可取,因為一旦磨成粉,鈣片的吸收效率會大大降低,達不到補鈣效果。
通訊員 曹慧慧 王貫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