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大幅下降
宣稱「塑形、時尚、保暖」的
鯊魚褲火了起來
成了不少年輕人的「新秋褲」
不過隨後
熱搜上的一條相關話題
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鯊魚褲究竟是什麼褲子
它有哪些隱藏的健康風險呢
合成纖維製成的鯊魚褲
鯊魚褲屬於緊身褲的一種,因質地看起來像鯊魚皮一樣略帶光澤感而得名。
它與瑜伽褲相似,但更強調塑形功能,通常採用合成纖維製成,面料以氨綸、錦綸為主。由於氨綸具有較好的彈性,並且鯊魚褲中氨綸的含量一般較高,使得鯊魚褲會比一般的打底褲更有彈性。如果採用直徑較小的錦綸長絲,還不容易抽絲、起毛起球,所以穿著壽命會比打底褲長。一些鯊魚褲內里還會加絨,以達到修身又保暖的效果。
雖然不少商家都宣稱鯊魚褲能夠收腹、提臀、瘦腿,但僅僅是臨時效果,並不能真正減少脂肪,脫下它之後會立刻打回原型。
已獲授權圖,轉載有風險
鯊魚褲的隱藏危害
鯊魚褲爆火後,在社交平台上有叫好聲,也有懷疑的聲音,有人感慨「終於有了既保暖又時尚的秋褲替代品」,也有人穿了鯊魚褲後,表示肚子被勒得難受,還有人說「試穿了一會兒,脫下來肚子疼了一個下午」。
南京市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文琦表示,「勒肚子」「肚子疼」的感覺,是由於鯊魚褲等緊身褲在塑形的同時,使身體器官的一些活動受到限制。如果鯊魚褲等緊身褲勒到肚子,人體腹部內臟及血管可能受到擠壓,導致活動受限或者缺血,甚至胸腔的活動也會出現受限。
在穿著鯊魚褲的時候,腿部也可能感受到不適。因為鯊魚褲更強調塑形功能,所以,它往往會比一般的緊身褲更緊、更密、更硬,下肢較長時間持續受到束縛,對身體的血液循環會有影響,甚至導致一些跟血液循環相關的皮膚病產生,比如紫癜類的血管炎。
已獲授權圖,轉載有風險
鯊魚褲等緊身褲還可能限制皮膚正常代謝,增加感染風險。長沙市第四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吳志強表示,長期穿著鯊魚褲等緊身褲,會阻礙皮膚的自然呼吸和新陳代謝,導致汗液和皮脂無法正常排出,容易造成細菌、真菌感染,引起瘙癢,也容易導致體癬、股癬、毛囊炎等。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皮膚激光科醫師李慧慧提醒,對於部分有慢性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的患者,鯊魚褲對皮膚的壓迫可能會誘發加重蕁麻疹;還有濕疹的患者,褲子過緊可能會導致患處皮膚被磨擦出現感染的情況。
女性長期穿著鯊魚褲等緊身褲,若進行跑步、練瑜伽等運動出汗,緊身、不透氣的褲子難以保證外陰的乾爽、通風,長此以往可能會引起尿道炎、陰道炎、盆腔炎等婦科炎症。男性若長期穿過緊的褲子,局部溫度增高可能會使精子數量及活力下降。
已獲授權圖,轉載有風險
挑選秋冬貼身衣物,記好這3點
在選擇秋冬的貼身衣物時,別忘了這幾點:
貼身衣物要選安全等級為b級以上的。按照《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的劃分,服裝的安全類別分為a、b、c三類。a類適用於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嬰幼兒穿著或使用,b類是可以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c類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所以,大家在選購貼身衣物時,別忘了看它的安全等級。
材質上優選純棉、羊絨等天然材質,這些材質不僅保暖效果好,而且舒適度高。在寒冷的冬季,保暖內衣受到不少人的青睞,但要提醒的是,不少保暖內衣採用複合夾層材料製作而成,雖然能起到較好的保暖效果,但透氣性差。出汗後,汗液中的尿素、鹽類等不容易揮發,容易引起皮膚瘙癢,造成接觸性皮炎、濕疹等。
已獲授權圖,轉載有風險
選擇適度寬鬆的款式,避免過緊,以免阻礙血液循環或造成不適。除了褲子不宜太緊之外,領口、袖口和襪口也不宜過緊。因為冬天周圍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較差,如果我們的衣領太高、太緊、太硬,緊束過度,都可能引發「衣領綜合征」(又稱頸動脈竇綜合征,是一組自發地突發性頭昏、乏力、耳鳴以至暈厥的臨床綜合征);袖口過緊則會影響周圍靜脈迴流,導致遠端肢體腫脹、發紫;如果褲腿、襪口過緊,可能導致下肢腫脹、發麻發涼,甚至引發靜脈血栓等風險。
正確穿衣
健健康康過冬天



今日推薦視頻
一個氣球能做出一個噴泉?
一個氣球還能做成摩天輪?
科學小實驗系列課堂中的氣球科學實驗,
展示了氣球噴泉、旋轉的氣球、
氣球的力量等實驗,
帶領學生們探索
氣球的物理特性和背後的科學原理。
一起來看看吧!
編輯:譚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