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腫瘤科主任李軍。在病房查房的時候,經常遇到這樣的對話:平時在家你喜歡運動嗎?喜歡,每天我們散步,要散步四五個小時!其實單純的散步不叫運動!
關於五大運動常見誤區:您每天所走的步數,並非越多越好。運動的真諦在於通過刺激身體,釋放其潛能。然而,普通人很難突破身體的極限。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60歲以下的年輕人每天應走8000至1萬步,而60歲以上的人則以6000至8000步為宜。運動量不足或過度都會增加患病風險。當然,不運動比過度運動更不利健康。
其次,單純散步並不能算作鍛煉。正如我之前所述,散步不足以激發身體潛能,因此無法達到鍛煉的效果。這也是為何一些研究指出,走得較快的人往往壽命更長——因為快速行走能有效刺激身體。運動時至少應感到稍微費力。
第三,跑步實際上並不會傷害膝蓋。大多數情況下,膝蓋問題源於長期久坐導致的肌肉力量薄弱。適量運動的人,由於膝關節周圍肌肉得到鍛煉,反而不容易出現膝蓋問題。對於普通人而言,適度跑步對膝蓋的損傷極小,甚至是有益的。
第四,運動並非僅限於跑步。許多人以忙碌或缺乏場地和器械為由,逃避運動。實際上,運動分為三類: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騎自行車)、力量訓練(如舉啞鈴或進行等長力量訓練,例如俯卧撐和平板支撐)以及柔韌性運動(如瑜伽)。與一回家就躺下相比,這三種運動都有其益處,因此不要以時間或場地為借口,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
最後,運動通常不會導致猝死。雖然近期有運動後猝死的案例,但這些案例中的個體往往在高強度工作後,不顧疲勞繼續進行高強度鍛煉。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適度運動導致猝死的概率極低。實際上,運動不僅不會導致猝死,反而有助於預防猝死的發生。因此,恐懼運動實際上是一種懶惰的借口。
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五個常見誤區。現在,讓我們行動起來,開始運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