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均是結合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節存在「藝術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
那天上午,盧奶奶去了茶館喝茶,剛坐下不久,旁邊幾位老姐妹聊得正起勁,一個戴花頭巾的老太太喝了一口茶,悠悠地說道:
「你們說啊,咱們這個年紀,到底是長期靜養好,還是天天鍛煉更長壽,昨天我聽醫生說,中老年人必須注意三個關鍵點,不然再鍛煉都白搭。」
另一個圍著絲巾的老太太咂咂嘴,插話道:「靜養和鍛煉,哪個更好還真不好說,我那老鄰居每天晨跑十公里,結果膝蓋都跑壞了;可我小姨子天天在家歇著,也把腰歇出問題來了!」
盧奶奶聽得一愣,心裡不禁嘀咕起來:平時總聽人說鍛煉好,可也有人說老年人別亂動,這到底誰對誰錯,越想越不放心,她決定第二天去醫院問個明白。
第二天,盧奶奶掛了熟悉的張醫生的號,進診室剛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問:「張大夫,我最近聽人說,中老年人靜養和鍛煉哪個更長壽,還有啥『三件事』特別關鍵,您得給我好好說說!」
張醫生聽完,忍不住笑了:「盧奶奶,您這問題可真有意思,靜養和鍛煉其實都沒錯,但關鍵在於怎麼做才健康,今天我就跟您好好講講,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的這三件事。」
盧奶奶連忙擺正身子:「您快說,我這回可得聽明白了!」
張醫生清了清嗓子,伸出一根手指:「第一就是適度運動,別過量,很多人以為運動越多越好。」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覺得每天多跑幾圈、跳幾段廣場舞,身體就越棒,其實不然,過量運動可能對老年人的關節、心臟都會造成傷害。」
盧奶奶點了點頭:「這話倒是有理,我那老姐妹就因為跳廣場舞跳多了,膝蓋疼得現在都上不了台階。」
張醫生接著說:「對,像跑步、跳舞這些高強度的運動,對老年人來說風險大,更適合選擇一些低衝擊力的運動。」
「比如散步、太極、游泳等,而且,每次運動的時間也不宜太長,建議控制在30到60分鐘之間,一周三到五次最合適。」
盧奶奶恍然大悟:「哦,這麼說,鍛煉得悠著點,不能亂來。」
他豎起第二根手指:「第二件事,就是靜養要有度,現在很多老年人覺得,既然運動會傷身體,那就乾脆不動,每天躺著或者坐著,覺得這樣最安全,可實際上,長期靜養對健康的危害同樣大。」
盧奶奶皺起眉頭:「那靜養不是說養身體嗎,怎麼還有危害?」
張醫生耐心解釋:「長期靜養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如久坐不動,會讓血液循環變慢,容易形成血栓,嚴重的甚至可能引發中風。」
盧奶奶點頭:「哎呀,這麼說,躺得太多也是問題,看來還得動起來。」
張醫生接著豎起第三根手指:「最後一件事,就是注意飲食和作息,配合運動和靜養。」
「很多人只注重運動,卻忽略了吃和睡這兩大關鍵,尤其是上了年紀,飲食和睡眠質量直接影響身體恢復的能力。」
盧奶奶忍不住問:「那飲食和作息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嗎?」
張醫生回答道:「吃東西可得注意,要吃得清淡、均衡些,多吃那些膳食纖維多的食物,像油膩的、辛辣的食物啊,可得少吃。」
「還有啊,睡覺時間得規律,每天晚上呢,最好能保證睡7到8個小時,只有這樣,身體才有足夠的時間來自我修復呢。」
盧奶奶感嘆道:「聽您這麼一說,這運動和靜養的事,還真得講究方法,不能隨便瞎做。」
張醫生笑著補充:「是的,中老年人想要健康長壽,不是單靠運動或者靜養就能實現的,而是要平衡兩者,外加健康的飲食和作息。」
「適度運動、避免久坐、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的人,壽命平均比缺乏運動和過度靜養的人高出5到7年。」
盧奶奶點了點頭,感慨道:「張大夫,今天我真是聽明白了,以後我可不能瞎折騰了,得好好規劃一下,每天動一動,吃好睡好,爭取再活個幾十年!」
張醫生笑著說:「您有這個意識就對了,只要注意這些細節,健康長壽不是夢。」
離開醫院的路上,盧奶奶心裡盤算著:運動有學問,靜養也有講究,以後日子得按規律過,身體才會越來越好,她決定回去就把這些道理講給家裡人聽,大家一起健康長壽!
關於鍛煉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弓衡.終身學習背景下老年運動健康教育價值指向與實踐路徑,繼續教育研究,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