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三養三防」更健康

2024年05月21日15:10:51 健康 1531
立夏過後,夏季的序幕悄然開啟,市民明顯感受到氣溫升高,陽光變得有些炙熱。進入初夏時節,隨著天氣變化,如果在飲食、精神調養等方面不加註意,反而會容易患病。中醫專家提醒,夏季最易傷陽氣,市民在養生保健方面要注意「三養三防」,這樣才能少生病,讓身體更健康。

初夏時節「三養三防」更健康 - 天天要聞






初夏時節「三養三防」更健康 - 天天要聞
據我市某中醫專科醫院中醫經典門診主任史洪亮介紹,錦州市地處歐亞大陸東部,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大氣環流以西風帶和副熱帶系統為主,為大陸性季風區,夏季高溫多雨,降水集中、季風明顯、風力較大。過了立夏,氣溫逐漸升高,陽氣在外,陰氣在內,這時人們體表熱,身體內部涼,因此夏季最容易傷人體的陽氣,健康防病更為重要。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同時要顧護脾胃,注意養神。
夏季養「心」。夏天由於暑熱,人體陽氣容易耗損,再加上出汗多(中醫認為汗血同源),就進一步導致陰血虧虛。所以到了夏季,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大都長期處於氣陰兩虛的狀態,故經常會出現胸悶氣短、心慌心悸、體倦乏力、睡眠不好等癥狀,都和心氣血運行的強弱有關。相關數據顯示,夏季是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梗的高發期,住院率和死亡率都較高。因此,夏日要格外注意養「心」。飲食宜吃養心安神之品,如銀耳、茯苓、百合。生活宜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才能養足氣血。並保持樂觀心態,忌心煩氣躁。若有身體不適,建議到醫院就診,排除心臟器質性疾病。
夏季養「脾」。自從冰箱和空調的出現,人們很容易獲得和節氣相反的東西,夏天喝冰水和啤酒、吃涼的水果、吹空調等。夏季常吃寒涼食物先傷及脾陽,脾陽虛日久傷及腎陽,形成脾腎陽虛。陽虛常見的癥狀如怕冷,不敢吃涼的或腹部受寒腹脹、腹瀉、腹痛、不易消化、周身倦怠、乏力、頭暈,大便不成形或大便黏膩、舌體大、舌苔厚膩,女性還會出現月經量少、失眠。陽虛的人在平時要多注意飲食調節。
夏季養「神」。《素問·上古大真論》言:「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養神對於養生的重要性。進入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們往往心躁不安,從而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癥狀。所以在精神調養方面,夏季應靜心養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少貪心雜念。笑口常開、自我調節、制怒平和。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等都可以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中醫專家提醒,進入初夏以後,氣溫升高,反而要防範寒涼侵邪,尤其要注意疾病「三防」,即做好腹瀉、感冒、中暑預防,防病可常備「藿香正氣散」。
防腹瀉。夏季氣候炎熱,經常吹空調、喝冰飲料等,寒涼環境和飲食易傷脾陽,造成腹瀉嘔吐,中醫認為這是內傷濕滯,屬於非細菌性腸胃不適。此時,用抗生素不僅無效,反而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加重腹瀉。藿香正氣散具有理氣化濕、和胃健脾的功效,治療非細菌性腸胃不適療效顯著,是調理夏季腸胃不適的首選。
防感冒。夏季感冒與其他季節感冒不同,夏季經常吹空調、喝冰飲料等,都容易造成夏季感冒,如果治療時葯不對症,會使病情更加嚴重。另外,夏季感冒還常伴有暑濕,表現為頭昏腦漲、胸悶心煩、口淡無味、大便不爽、小便赤、舌苔厚膩等癥狀。藿香正氣散以藿香芳香化濕、醒脾為主葯,配合健脾葯,具有散風寒、化濕濁、理氣和胃的功效,治療夏季感冒最為對症。
防中暑。在夏季,無論是乾熱天氣還是濕熱天氣都可能會中暑。中暑後輕則出現多汗、頭昏、胸悶、心悸、噁心、嘔吐等癥狀;嚴重的會出現昏厥或痙攣,威脅生命。藿香正氣散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是防治中暑的經典名葯,療效確切,安全無毒副作用。應家庭常備,時刻警惕夏季中暑。






文 :王影  記者溫旭東  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史悅   校對:田靜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需要治療嗎?會不會影響到生育能力? - 天天要聞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需要治療嗎?會不會影響到生育能力?

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我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因為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而感到擔憂和困惑。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故事。某日,一位年輕男士來到我的門診,他因為最近感覺小腹不適,於是做了一次B超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前列腺出現了一些鈣化的現象。
飯後散步其實是錯的?醫生:上了60歲後,飯後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 天天要聞

飯後散步其實是錯的?醫生:上了60歲後,飯後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李叔,今天真是熱得離譜啊!」張大爺扇著手裡的蒲扇,汗流浹背地說道。他和妻子劉阿姨正和對門的老鄰居李叔李嬸在小區對面的公園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