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醫院魏翔教授傾力四年突破臨床痛點——全球首創心臟肥厚手術「心」奇蹟

2024年05月19日08:15:09 健康 1863
同濟醫院魏翔教授傾力四年突破臨床痛點——全球首創心臟肥厚手術「心」奇蹟 - 天天要聞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童萱

5月17日,來自南京的28歲小伙李先生髮來的一段健身自拍視頻,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外科主任魏翔興奮不已,他的思緒也悄然被拉回兩年前。

2022年4月,魏翔主刀為李先生進行了世界首例經心尖微創室間隔心肌切除手術。4刀切除7克心肌,術後1小時就清醒拔管……首次手術效果喜人,魏翔心中的石頭終於放下。

四年光陰傾注,魏翔將創意理念化為現實,突破傳統開胸手術標準,全球首創微創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肌旋切器械和手術,為患者開闢希望的新路徑,讓健康之光照進曾經黯淡的生命。

於削菠蘿中獲得靈感

首創心臟手術器械與術式

「我們只需要切除心臟里很小一塊心肌,真的需要如此大動干戈嗎?」從醫20餘年,這一困惑始終縈繞在魏翔心頭。

作為一種先天性心臟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簡稱:肥心病)長久以來對全球醫療界構成巨大挑戰,更是威脅廣大青少年及運動員生命的無聲陰影。60多年來,世界各國一直沿用由美國Morrow教授創立的室間隔心肌切除術治療該病,但該術式被認為是心外科最難掌握、最難推廣的手術之一。

目前我國保守估計約有200萬至500萬肥心病患者,但每年接受手術者不足1000例。

「能做開胸手術的醫生太少了,願意做開胸手術的病人不多。」手術需要將胸骨鋸開20厘米左右,在心臟停跳、體外循環下進行操作,創傷大、難度高,手術視野局限、風險大且恢復慢,多數患者聞之卻步,轉而選擇服用藥物保守治療,但藥物僅能暫時緩解癥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梗阻」。

正當魏翔在傳統手術方式的局限中感到束手無策之際,命運的啟示在不經意間降臨。

2018年3月一個難得閑適的周末,魏翔在武漢江灘散步,一名果商削菠蘿的動作吸引了他的目光——刀片穿心,旋轉而下,果心隨之抽拉而出。

這一刻,思維的火花迸發出來。

他思忖著:「是否能效仿削菠蘿原理,做一把具有旋切功能的手術器械,改變開胸後從心臟大動脈進入的路徑,從心尖進入心臟內部,『不開胸、不停跳』切除增厚的心肌組織,並帶出體內?」

這一大膽的想法如果成真,心肌手術將能夠更精準地切除肥厚心肌,患者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好。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未發現類似手術方式和器械,魏翔興奮地跟助手方靜副主任醫師在辦公室熱烈討論,並邊比畫邊激動地說:「先去申請一個專利!」

一周後,魏翔帶著繪製的器械草圖,馬不停蹄趕赴北京,請工廠依據圖紙加工出實體器械模型。沒有等靠要,魏翔決定先主動出擊,多方聯絡。

「到底有沒有可行性?這個產品到底值不值得我們投入?」2018年4月的一個早上,加上魏翔微信後,湖北省先進手術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雲心裡就一直打鼓,「沒想到,魏教授中午就從同濟漢口院區趕到光谷,帶來了一沓厚厚的專利和產品設計的原理動畫,以及此前在北京做的樣品草稿圖紙。」

「頭一次看到一位醫生,對器械創新如此執著。」得到孫雲認可的魏翔信心大增,立即加快與工廠溝通加工真實成品器械的步伐。

在臨床與實驗間建立互動

交叉攻克世界性難題

一項創新醫療器械的誕生,離不開臨床醫生、醫學工程師與實驗室研究人員的默契共鳴。不久,通過東湖科學城醫療器械創新轉化平台,魏翔找到了一家武漢本土的生物科技企業,幫助改良心肌旋切器械。

器械進入心臟後,與心肌組織之間還有一些間隙,影響心肌組織的切割。此外,初代器械進入豬心臟後,在彩超下有超聲偽影,嚴重影響手術視野。

「超聲偽影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們聯合公司的材料部門、機械部門和檢測部門,開展器械外部塗層工藝的攻關。」生物科技公司項目總監徐帥回憶,魏翔教授在豬心實驗現場的每一次實踐,都成為他們改進工藝的寶貴信息源泉。

成功並非源於辛勞的簡單堆砌。3年試製、實驗、改進,7次原理樣機迭代……歷經無數次策略調整和工藝優化,團隊終於制出定型樣機,並在此基礎上原創出心肌旋切技術,獲得包括國家發明專利和美國發明專利在內的近20項專利。

實驗室里,心肌旋切技術的操作越來越完善。但它究竟「靈不靈」,還要到臨床中去檢驗。技術研究轉化到臨床應用是醫生要解決的更大難題。

「不能等、靠、要,專家要走出去才能闖出一片天!」魏翔的這番話,很快引來了社會各界的共鳴。不久,各類資源如磁石般聚攏,省科技廳幫他申請科技部「數字診療專項研發項目」;東湖高新區與企業共建創新轉化研究院,提供技術資源和金融資源……

從動物實驗到臨床使用,挑戰猶存。

豬心切除只能切一刀,通常僅移除0.5克組織,對比之下,重度病患則需去除5至10克組織,是豬實驗的10至20倍量級差,且手術工具需頻繁出入心臟,這無疑增添了臨床實踐的複雜度與難度。

實驗相關論文在投稿時屢屢碰壁,質疑聲也隨之而來。「這不就是做了一個大號的心肌活檢嗎?」「60公斤的豬切0.5g,放在人身上不起作用。」

面對臨床實踐與實驗環節中出現的種種差異與隱藏風險,魏翔坦言,自己也有過彷徨與動搖,但最終選擇堅韌。他一方面向國際頂尖學術期刊投遞研究成果,力求科學界的認可;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臨床試驗的申請,期許這項創新技術能在實際救治中驗證其價值。

從跟跑、並跑到領跑

拓展心肌切除術應用

從創意到產品,從產品到應用,魏翔用了四年。

2022年4月,魏翔團隊終於迎來勝利曙光。在湖北省創新轉化醫學研究院的中試平台,這套經心尖心臟不停跳的室間隔心肌切除設備通過驗證,手術應用於臨床試驗的倫理也同期獲批。

而後又是從零開始,逐步累積起十例、百例的病例。「為了讓更多病人安心,了解並認可這項新技術,我不能出一點差錯。」魏翔始終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將新技術的成功率鎖定在100%。

2023年6月,一位年僅30歲的父親因肥心病突發胸痛而不幸離世,留下9歲的女兒同樣遭受著胸痛折磨,生命處在危急緊迫之中。

「別怕,我們一定可以成功!」魏翔以無比的耐心和深切的關愛,讓母女倆下定決心接受手術。採用全新技術,魏翔成功為小女孩實施了微創肥厚心肌切除手術,重燃其生命之光。

「技術的發展應當緊貼患者需求。」魏翔不斷擴大手術適應範圍。從77歲的老者到8歲的孩童,受益患者的年齡不斷刷新。「這不僅是對醫療技術的推動,更是對人性化關懷的深刻理解。」魏翔認為。

這項革命性技術的成功應用,讓原本四五個小時的手術時間縮短至一小時;手術量從過去一年內僅能安排十例左右手術,到現在一天內即可完成九台,患者的治療機會得到極大提升;術後患者從需要插管兩天,到如今縮短至一周內即可康復出院,手術風險大大降低。

「在肥心病外科領域,我們正在實現由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2023年12月,國際頂尖雜誌《JACC》開篇文章刊發了魏翔團隊的首創研究成果。隨刊發表的評論文章寫道,此術式是心外科間隔心肌切除術領域的開拓性突破。

今年5月,魏翔受邀到全球排名第一的心血管綜合診療中心——美國梅奧醫學中心進行學術交流,獲得該中心心外科、心內科及超聲影像科等多位專家的高度讚譽。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著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髮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布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撲面而來:上有老、下有小,事業瓶頸、健康隱憂,有時,不是你不想放鬆,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放鬆。今天,想分享一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去擁抱一下大樹。別笑,這不是迷信,也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很多心理學家、健康專家都推薦的「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 天天要聞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7月11日,國家疾控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健康度夏 科學應對夏季高發傳染病與高溫等健康風險」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這樣看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潘力軍表示,近期國家疾控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旨在為公眾提供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