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東疾控】
男童感染創傷弧菌
情況緊急面臨截肢風險
近日,一名2歲男童跟隨奶奶到菜市場買魚,殺好的魚由孩子提著。回家後,孩子曾摸魚把玩。
沒想到的是,不久之後男童出現反覆發燒、右腳腫脹的癥狀,家人立即將他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經過醫生的診斷,男童被確診為創傷弧菌感染。可能是男童不小心接觸了魚身上的細菌,從而導致感染。


男童被緊急送往ICU接受重症監護治療。目前男童現已過膿毒血症生命危險期,右腳面臨截肢的風險,醫院在爭取保留肢體減少殘障。
近日澳門衛生局接獲1例創傷弧菌感染報告
據「澳門日報」微信公眾號,澳門衛生局接獲1例創傷弧菌感染報告。患者是澳門居民,62歲男性,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
4月15日因發熱、腹痛及腹瀉半天,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就醫並留院治療,體檢無明顯傷口,16日病情惡化,出現休克癥狀,及後轉至深切治療部繼續治療,血培養顯示創傷弧菌,於17日病情惡化死亡,診斷為創傷弧菌及感染性休克。
患者同住家人無類似病徵,患者發病前曾在家中處理並進食海產,家人稱未能確定海產有否徹底熟透。

廣大市民請注意:
避免生食和帶傷口接觸海鮮產品
警惕創傷弧菌感染
▽▽▽
01
什麼是創傷弧菌?
日常生活怎麼感染?
創傷弧菌
是一種生活在溫暖海水中的細菌
又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
以毒力強、感染死亡率高著稱
多在3~11月間活躍
尤其在夏季

日常生活中
創傷弧菌常見的感染途徑是:
生食海鮮、傷口接觸

這幾類人是高危人群:
有以下幾種情形的高危人群,容易造成嚴重感染:肝硬化和其他類型肝病患者;HIV病毒攜帶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缺陷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心衰等慢性疾病患者;酗酒者。
廣大市民請注意:
創傷弧菌雖然兇險
但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
並不容易經生食感染
所有人群都應警惕 傷口感染!
02
避免感染做好以下5點
廣東省健康科普專家庫 營養與食品安全領域專家、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黃瓊博士為您提供專業建議:
按照創傷弧菌感染的兩種途徑,做好以下方面可有效預防:
①切忌生食海鮮
肝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因治療或基礎性疾病所致),以及酗酒者,切忌生食海鮮。
②避免扎傷
清洗和處理海鮮時,應生熟分開,要戴上手套避免扎傷。若被扎傷後出現紅腫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
③煮熟煮透
海鮮要煮熟煮透方可進食:
對於帶殼的貝類:
煮,水沸至貝殼張開後5分鐘;
蒸,至貝殼張開後9分鐘;
不要吃烹調過程中殼未張開的貝類。
對於不帶殼的海鮮:
煮,水沸後3分鐘;
炒,溫度約為190℃至少10分鐘。
④及時食用
海產品烹調後應及時食用,剩餘部分密封冷藏。
⑤避免下海
身體有傷口或者免疫力低下時,避免下海游泳。
部分來源:「健康廣東」微信公眾號
製作:范穎
專業審核:黃瓊
初審:羅海銘、羅晶
審核:邱泉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