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氣短、噁心,一個勁地出虛汗...這個是低血糖的癥狀。「低血糖」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卻並不真正了解什麼是「低血糖」?引發「低血糖」的原因是什麼?出現「低血糖」該如何處理呢?下文將為您一一解答
關於「低血糖」
血糖,通常指的是血液中的遊離葡萄糖。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標準是血糖<2.8 m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 。
知道了血糖,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低血糖」。
當血糖≤3.9mmol/L時,稱為低血糖。低血糖分為:
1.無癥狀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但無低血糖癥狀);
2.癥狀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癥狀);
3.嚴重低血糖(需旁人幫助,且有意識障礙)。
低血糖的典型表現:
心慌、出虛汗、飢餓、發抖、焦慮、急躁易怒;還有一些不典型表現容易被忽視:舌根發麻、說話不清、答非所問,煩躁、意識模糊,行為與習慣發生改變。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1.藥物:服用降糖藥物過量;
2.飲食:飲食過少、漏餐,空腹過量飲酒;
3.運動:劇烈、過量、空腹運動等。
低血糖患者的處理:
1.絕對卧床休息,迅速補充葡萄糖是決定預後的關鍵;
2.懷疑低血糖者應立即測血糖,如不能及時測量,應按照低血糖處理;
3.如果意識清醒,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進食快速起效的含糖量約為15-20克的食品:指南建議吃2-5個葡萄糖片(如能買到,常備著點)或10塊水果糖、兩塊方糖,或150-200ml新鮮水果汁及其它含糖飲料,或一杯脫脂牛奶,或一大勺蜂蜜;
進食後15分鐘要複測血糖,有一個原則:「吃15(克),等15(分鐘)」血糖值以3.9mmol/L為標準,可以多次循環,直到血糖超過3.9mmol/L。血糖恢復正常後,如果距離下次進餐還有一段時間,要適當補充零食。當血糖恢復至正常,要進餐或者零食來保持血糖穩定,這是幫助機體恢復糖原儲備(比如麵包、餅乾這些含多糖的食物,在人體內會經過分解再吸收,使血糖得到一定時間的維持)。
4.如果家人發現患者出現喝水嗆咳,或昏迷狀態,就不要再進食任何食品了,否則有窒息風險,此時應該側躺保證氣道暢通,並撥打急救電話;如果患者感覺嗜睡、反應遲鈍,也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將患者緊急送往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