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霍動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為促進大眾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認知提升,血液腫瘤專家科普溝通會日前在武漢舉行,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黎緯明教授提醒,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成年人中最常見的白血病之一,有些早期癥狀很容易被掩蓋和忽略,如果身體出現持續發燒、渾身乏力、無緣無故瘀斑、出血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做血常規檢查。
黎緯明教授
發病「兇猛」,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白血病是起源於造血幹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黎緯明教授介紹,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類常見的白血病,在兒童和成人中都有可能發生。
「相比於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發病很兇猛,急性意味著這種類型的髓系白血病擴散很快,需要立即治療。」黎緯明教授說,aml起病急、進展快、生存期較短,5年生存率只有24%,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因為年齡越大,基因突變的概率越高。據相關資料,aml中位發病年齡為68歲,隨著我國人口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白血病總體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在老年群體里發病率會越來越高。
黎緯明教授介紹,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疾病,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但可以確認與某些因素密切相關,如物理因素即放射線;化學因素主要是苯的相關化學製劑;再是病毒感染。還有遺傳易感因素,一些胚系易感基因突變也會導致白血病。
「就癥狀來說,白血病最典型的癥狀有三種情況。」黎緯明教授說,白細胞代表抵抗力,白細胞受影響,身體抵抗力下降就會出現發燒、感染等癥狀;紅細胞受影響,就會出現貧血的癥狀,很容易疲憊、渾身乏力;血小板減少,就可能出現牙齦、鼻子出血、皮膚紫癜等情況。但在日常生活中,這些癥狀很容易被掩蓋和忽略,有的人發燒以為是感冒了,有的人身上出現瘀斑以為是不小心撞了,他提醒大眾,如果出現上述這些癥狀,特別是反覆出現或者持續不緩解,發燒了十幾天都不退,身體無緣無故出血等,應及時去往醫院做血常規檢查。
多管齊下,為aml患者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黎緯明教授介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包括誘導緩解治療和鞏固治療兩個階段。誘導治療的目標是達到完全緩解,最好沒有可檢測殘留病灶,鞏固治療的目標是防止疾病複發。
過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療方式主要依靠化療和移植,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發現在新診斷患aml且進行了flt3突變檢測的患者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在flt3基因上發生改變,其中,flt3-itd是最常見的突變形式,在aml中檢出率為25%,靶向治療成為aml患者的新選擇。靶向治療可以根據基因突變情況,有針對性地殺死腫瘤細胞,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影響。隨著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被開發出來,aml治療也進入個體化治療時代。
近年來,隨著對伴flt3突變aml發病機制的認識、新的檢測技術及flt3抑製劑的廣泛應用,其預後明顯得到改善。其中,以吉瑞替尼為代表的第二代flt3抑製劑對flt3的特異性更強,副作用較少。
據黎緯明教授介紹,他有一個flt3突變患者,使用靶向葯之後很快就控制了病情,這個患者上個月做了移植,目前身體狀況恢復良好,當然,未來是不是能夠治癒,還要有待觀察,但正是有了這些治療新武器,病人才有了做移植的機會。
「多管齊下,聯合作戰,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對疾病的治癒是醫者的最高目標。」黎緯明教授說,協和醫院血液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先進行列,是中西南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全的血液病診治中心之一,科室醫療技術實力雄厚,在新葯探索、疾病的分級規範診療以及疾病的數字化管理等方面,在國內做了很多引領性工作,未來白血病的治療目標,將不只是滿足於治癒患者,更是希望他們能重返社會,恢復勞動力,再為社會作貢獻。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