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履職風采】王平:「醫」心為民護健康

2024年01月13日22:10:45 健康 1443
作為醫生,他紮根基層,治病救人,扶危濟困;作為政協委員,他關注群眾健康,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從醫20餘年,他始終保持醫者仁心,以實際行動詮釋醫者形象,以履職盡責彰顯委員擔當。

【代表委員履職風采】王平:「醫」心為民護健康 - 天天要聞


他就是息烽縣第十屆政協委員、息烽縣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王平。

「今天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哪兒不舒服……腿可以稍微活動下,對恢復健康有好處……」一大早,息烽縣人民醫院骨關節外科的病房中,王平開始了日常查房,詳細了解病人情況、調整治療方案、為患者答疑解惑,舉手投足間,盡顯溫情與專業。

作為一名醫生,王平深知要時刻繃緊弦,不斷加強學習積累、鍛造歷練、提升技能。自1995年7月從遵義醫學院畢業以來,王平先後在息烽縣人民醫院、鄉鎮衛生院、息烽縣中醫醫院等醫療機構從事過內科、骨科工作,通過在不同崗位歷練,豐富自己的臨床工作經驗。

【代表委員履職風采】王平:「醫」心為民護健康 - 天天要聞


作為醫院的分管領導,王平在做好專業技術工作的同時,還做好醫院的各項管理工作,分管傳染病疫情管理、艾滋病管理、醫保等工作。此外,還聯繫基層衛生院醫療指導工作。

一直以來,王平堅持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帶領團隊把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到臨床實踐中。2014年至2016年,王平擔任息烽縣中醫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期間,息烽縣中醫醫院成功申報中醫婦科、中醫骨傷康復兩個省級重點專科。2018年,王平團隊所撰寫的《自製中藥續筋接骨膏促骨折癒合的臨床研究》課題在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成功申報並順利結題。2022年,王平取得了主任醫師職稱。2023年,王平在息烽縣人民醫院任職期間,所分管的耳鼻喉科成功申報省級重點專科。

「王院長不僅專業技術非常過硬,對病人也特別耐心和關心。」患者曾明權說,「我是專程從開陽來到息烽找王院長做手術的,今天是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第二天,已經能下床活動了。」

以病人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20多年來,王平始終堅持把解決患者的需求當作自己的職責,認真為患者提供治療、護理等一體化醫療服務。不僅得到了廣大患者的信任,同事們也非常認可他。

「是我們的好主任、好老師、好榜樣。」息烽縣人民醫院骨關節外科醫生王佳介紹,「王院長在工作中兢兢業業,節假日也很少休息,每天堅持查房,經常督促指導同事學習專業知識,提升科室人員整體業務能力。」

王平在履行醫院管理職責的同時,還時刻關注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積极參加各種調研,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並及時反映。2024年息烽縣兩會即將召開,他準備圍繞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相關提案。「希望政府部門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補齊基層醫療衛生短板,提升村級醫療衛生健康服務供給能力和救治水平。」  




融媒記者:楊   爽

一審(校):張若瑩 

二審(校):羅建普

三審(校)魏忠良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馬德興:丁旋腰椎四根骨頭骨折,代陳穎半月板受傷 - 天天要聞

馬德興:丁旋腰椎四根骨頭骨折,代陳穎半月板受傷

5月25日,足球記者馬德興介紹了武漢江大女足在今年的一些困難情況,並認為,這個女足亞冠冠軍對目前正處於低谷之中的中國足球、中國女足而言,這無疑是輸入了一針強心劑,更顯得彌足珍貴。馬德興:從2024年開始,武漢江大女足的整體實力就因為足協推出的女足俱樂部「投入帽(即年度總投入不得超過3000萬元)」「工資帽(含獎...
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藍莓的4倍! - 天天要聞

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藍莓的4倍!

【來源:廣西台新聞910】又到了吃桑葚的時候,紫黑透亮的小果子,酸甜可口、豐滿多汁。桑葚的吃法頗多,可洗乾淨後直接生吃,還能榨汁、配酸奶、泡酒……特別百搭。桑葚的營養 膳食纖維桑葚的膳食纖維含量在水果中屬於優秀水平,其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達
我國8成胃癌與該風險相關,分子醫學中心攜手體檢機構破解「三高一低」難題 - 天天要聞

我國8成胃癌與該風險相關,分子醫學中心攜手體檢機構破解「三高一低」難題

幽門螺桿菌(Hp),被稱為藏在胃裡的「隱形殺手」。它是一種寄生於胃黏膜的細菌,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為40%至60%,且呈現高致病率、高耐葯率和低根除率的「三高一低」特徵。傳統經驗性治療方案因缺乏針對性,易導致治療失敗、藥物副作用疊加及耐藥性...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 天天要聞

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5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著名醫學家、教育家顧玉東院士逝世,享年87歲。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醫學家、教育家,中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黨的十五大代表,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華山)主任,《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國家衛生...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很多人一聽到「放療」,就敬而遠之?關於放療的二三事

「啊?你說要做放療?是不是已經很嚴重了?」「放療不是會把人燒壞嗎?」「聽說放療掉頭髮、嘔吐、整個人都廢了……」在門診聽到「放療」這兩個字,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問「它能不能治好我」,而是「我還能不能撐得住」。眼神里的恐懼,幾乎能把診室空氣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