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平時一吃辣椒,熱性的東西,或者吃一些六味地黃、金匱腎氣等補藥時,就會上火,不是臉上長痘,就是嘴上起泡,甚至嗓子疼的不敢吞口水。
正常來說,上火後泡點菊花、喝點涼茶瀉火就行了,但這樣的人一用瀉火藥,反而火越大,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可能就是體內寒濕太重了!因為這寒濕最傷陽氣了,正常來講,人體的陰陽是平衡的,但現在陽氣被寒濕損傷了、不足了,陽氣就沒辦法跟陰氣抗衡,就會出現陰氣把剩餘的陽氣驅趕走的情況,那這陽氣往哪走?
中醫認為陽氣在上、陰氣在下,但現在陰氣不讓你待在它的地方,就會把陽氣往上趕,這陽氣跑到頭面部時,就開始上火了,這種情況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虛陽浮越」,這個時候你再用瀉火藥反而會更傷陽氣,無異於火上澆油。那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得先分清自己到底是實火還是寒濕引起的虛火。那實火的話,一般來的急,不僅會上火,還很怕熱,老想喝涼水,身上燥的慌,尤其是舌頭紅,舌苔發黃;但寒濕引起的上火,更多的是怕冷,手腳發涼,而且想喝溫水,舌頭不僅不紅,反而有點淡,舌苔白膩,小便也是微黃清長的。
那實火就清火,比如黃連解毒湯、竹葉石膏湯等,但寒濕引起的上火就不能瀉,應當以補陽潛陽來調理,對此鄭欽安創造的——潛陽丹,就很適合。
這裡面用附子來大補陽氣、補充真陽,同時散寒祛濕;用砂仁把飄在人體上面的陽氣給往下面引,同時還能溫腎健脾;再用龜板來滋陰潛陽,把浮越在外面的陽氣給拉回來;最後用甘草來健脾胃。
而且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加減運用,比如怕冷的厲害的,還可以加乾薑、肉桂來補火助陽;出汗多的,還可以加牡蠣、麻黃根來斂汗;睡眠不好的,可以加五味子、酸棗仁來養心安神。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祝大家身體健康,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