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真醫理:中醫教你如何養胃

2023年11月11日13:59:05 健康 1100

歸真醫理:中醫教你如何養胃 - 天天要聞

按:圖文選自公眾號《歸真醫學》。

文章為歸真老師原創,此文內容嚴謹,意在正本清源,如靜心閱讀,必有收穫。


現在很多人胃不好,得胃病的人很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胃是怎麼工作的,影響胃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


小孩在剛生下來的時候,胃還沒有長成,因為小孩在母體中是靠臍來接收營養的,小孩的胃很淺,所以小孩很容易吐奶。其實人的胃是隨著後天吃東西才一點點撐大的。


胃,作為人體的消化器官,是人接收食物的第一站,對食物進行初步的腐化。


歸真醫理:中醫教你如何養胃 - 天天要聞


食物進入胃以後,胃體開始對食物進行腐化,胃是在不斷蠕動的,胃對食物的消化,需要四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胃體本身,一個是胃的動力,一個是胃的火力,一個便是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在中醫裡面統稱為菌,也就是莊子所說,朝菌不知晦朔的菌。


動力指的是胃體本身蠕動的能力,熱力指的是胃本身的溫度。


胃腐化食物需要這幾個方面,胃病也病在這幾個方面。


治胃病常用的中藥有哪些呢?


首先,傷寒論中最常用的有補中四味,也就是參姜草棗。參、草皆得土氣之厚,姜散水,棗補液,這是補胃陰的,所謂補胃陰也就是滋養胃體本身。首先胃體本身不能壞,這是胃進行工作的前提。


其次呢,是胃的動力,胃要進行蠕動第一需要有動力,第二蠕動不能受阻。


傷寒論中治胃很常用的幾味葯是半夏、白朮、茯苓。常用中成藥六君子丸中也有這三個。這三味葯中,白朮、茯苓行水,半夏去痰,這是去除胃體外側積累的痰飲,讓胃有空間去蠕動。


如果胃體外側積累的痰飲太多,胃想動動不了,則人就會上嘔,所以傷寒論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用半夏止嘔,這也是為什麼半夏可以止嘔的原因。


胃體養好了,胃外側的痰飲也去了,現在就該是加強胃的蠕動動力了。


加強胃的蠕動用什麼?就是順氣系列了,木香、陳皮、枳實等等。


六君子丸中用的是陳皮,香砂六君子丸中加了木香、砂仁香砂養胃丸中又加了香附和枳實,香附也是一樣的效果,也是順氣的。


然後呢,就是增加胃的溫度,因為腐化食物需要火力。現在人吃水果寒涼的多,胃寒的人很多。增加火力用什麼?傷寒論中用的最多的就是乾薑。此外人如果腎寒,身體本身的火力就不足,胃自然火力也不夠,就再加附子,這就是附子理中丸。此外現在中成藥中常用的還有良姜小茴香、砂仁等等。砂仁即可行氣,又可暖胃。

歸真醫理:中醫教你如何養胃 - 天天要聞

胃體養了,痰飲去了,動力增加了,火力也夠了,那接下來就該養菌了。菌怎麼養呢?


如果大家在家裡蒸過饅頭就會知道,發饅頭現在是直接用酵母,以前在老家是每次蒸完饅頭以後會留一塊老面頭,留作下次發饅頭使用。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都知道。


人的胃也是一樣,人的胃體下面有一個彎,稱為胃大彎,人每次吃的食物不會全部進入小腸,會留一部分在胃大彎裡面,而殘留在胃大彎裡面的食物呢,就是養菌用的。


這就是人的胃給自己留的老面頭,是為了發酵,以待下次消化用的。


所以人如果經常空胃大量喝水,殘留在胃大彎中的食物就被稀釋了,同時水性寒涼,菌類就不能正常繁殖,胃的消化能力也就慢慢弱了。


而養菌常用的中藥呢,就是焦三仙,神曲、山楂、麥芽,此外還有飴糖等,這些都是養菌用的。


胃病的主要因素就只有這些,大家去看一看常用的治胃的中成藥,裡面的主要的成分也都是這些。


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說完了治,再說一下養。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養胃呢?

歸真醫理:中醫教你如何養胃 - 天天要聞

一、不可過飢過飽。


飢則胃中無物,菌既無以食,胃體本身也得不到滋養。我們吃的食物需要靠胃來消化,同時我們的胃也是要靠食物來養的,二者相輔相成。且胃中無物可化,胃體分泌胃酸腐蝕胃壁,久則胃損。人體的功能用進廢退,辟穀日久,則胃體乾癟而無用矣。


過飽則胃中滿,胃運轉不動,如小牛拉大車,不但胃體損傷,且食物在胃中腐化分解,久蘊成毒,人則生客熱中濁。熱氣上蒸於面,毒氣外發,則人多長痘


二、不可過食寒涼。


胃腑屬陽,以熱為本。萬物得溫則行,得寒則凝。過食寒涼則胃壁收縮,胃體氣血凝而不散,胃動力逐漸減弱,久成胃寒,且容易造成胃周水飲。


紅樓夢中,寶釵寶玉道:「如果你吃熱的,它會很快揮散開來,全身都是暖的。如果你吃冷的,便會在肚裡凝結,用五臟去暖它。你不是受苦嗎?」實得養生之妙。


三、不宜寒熱夾雜。


俗語說,熱壓涼,沒處藏。人若先食涼而後食熱,則食涼時,胃體受涼而縮,動力已失。再食熱,而熱浮於上。食物不能消化而客熱已起,主寒客熱齊作。


人若先食熱而後食涼,則食熱時,胃體已舒張,氣血旺盛,再食寒涼,則胃體突然收縮,如以冷水澆火,胃更易受傷。俗語常說,忽冷忽熱,才更容易感冒。胃也是同樣的道理。


四、不宜常喝白水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天喝八杯水似乎成了社會的共識。其實水在人體中最不容易消化。黃元御在《四聖心源》中說,水之消化,更難於谷。因為我們人類所吃的所有的食物,都是有機物,也就是都來自於動物和植物,是經生命轉化而來的,而只有水是無機物,是自然界中原始的東西。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要喝茶的原因。中國人無論家貧家富,有客人來了,總會說上茶,而不會說上水。


五、養胃佳品


1、粥最養人。


中國人歷來有喝粥的習慣,小米粥大米粥南瓜粥紅薯粥山藥粥蓮子八寶粥紅豆薏米粥等等,不一而足。粥是穀類等食材經水火熬制而成,相當於食物在體外已經腐熟過一次,入胃則易化而胃的負擔減輕。且煮粥多用甘溫滋潤之品,可以補中而滋養胃體。


2、麵條最易化而養陰。


傷寒論中對胃氣虛弱之人,言「食以索餅」,所謂索餅,就是麵條。索者,條索狀,餅者,古人稱面片為餅。麵條以手擀麵最好,將面片在清水中多煮,熬出麵湯,稍加鹽或不加鹽即可,十分益胃而養陰。對於久病復後,胃氣虛弱,或醉後胃中不快之人,十分相宜。胃弱者可只飲麵湯,胃稍強者可麵湯面片共食之。


3、姜棗紅糖茶


姜棗紅糖茶除胃中虛熱之人外,常人四時皆可飲之。生薑溫而行水,可降胃氣,大棗補充胃液而護胃,紅糖則補氣行血,甘溫而養胃。三物雖看似尋常,卻配伍精妙,面面俱到。常飲可終生不得胃病。傷寒論中,建中以飴糖,而十棗湯等峻利逐水之品則每以紅棗護胃,豈虛言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中暑了吃退燒藥降溫?體格越好越容易中暑?空調開一會兒關一會兒更省電?別信這些「熱流言」 - 天天要聞

中暑了吃退燒藥降溫?體格越好越容易中暑?空調開一會兒關一會兒更省電?別信這些「熱流言」

中暑了能吃退燒藥降溫嗎?空調是不是一會兒關一會兒開更省電?梅雨季節,千萬別被這些「熱熱」的科學流言左右了心智。6月科學流言榜出爐,都是些初夏人們關心的事。 中暑了可以吃退燒藥降溫? 流言:中暑和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一樣,只要吃退燒藥降溫就會好。 真相:人體的內部體溫是由大腦中的下丘腦調節的。下丘...
調查顯示大多數小林製藥事件健康受損者仍處於慢性腎病狀態 - 天天要聞

調查顯示大多數小林製藥事件健康受損者仍處於慢性腎病狀態

6月30日,日本腎臟學會在橫濱市舉行會議。圍繞小林製藥公司含紅曲成分問題保健品事件,該學會公布了對206名被認定因服用相關保健品而出現健康受損狀況的消費者的調查分析結果。結果顯示,其中不少人的腎功能沒有完全恢復。此外,在部分案例中,健康受損的消費者在住院後身體逐漸衰弱,最終死亡,疑似為相關保健品導致的死亡...
全方位聚焦青少年健康科普 「小衛士訓練營」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全方位聚焦青少年健康科普 「小衛士訓練營」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

圖說:中山醫院2024年度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楊浦行專場活動舉行 主辦方供圖(下同)今天,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24年度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楊浦行專場活動舉行。這次活動是全市首個由醫學科普研究所牽頭,聯合多方力量共同開展的跨界融合青少年健康科普系列活動。項目...
造福鄉親!溫朝陽教授在阜南縣設立名醫工作室 - 天天要聞

造福鄉親!溫朝陽教授在阜南縣設立名醫工作室

大皖新聞訊    6月30日,阜南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鬍允凱為阜南縣人民醫院「溫朝陽教授名醫工作室」揭牌。即日起,北京大學國際醫學院超聲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溫朝陽將利用節假日來家鄉開展義診,而且每月不低於一天。溫朝陽是一位從阜南縣走出去的醫學博士,深耕血管超聲、心臟超聲、淺表器官超聲及介入超聲領域。「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