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公73歲,今天早上他上廁所,半個小時還沒出來,我尿急,就去催,但叫他也沒反應,我趕緊叫老公把門撞開,結果公公倒在地上,沒有意識,手腳冰涼。就醫檢查說是急性腦梗,因為送去的有點晚,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癱瘓了。真的接受不了,公公身體一直不錯,每天去工地幹活,也很有力氣,怎麼突然就腦梗了,他也才73歲,還年輕,真沒想到會出事。唉,急性腦梗跟什麼有關啊?
急性腦梗塞的病因有多種,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造成血管的狹窄甚至是閉塞,也有可能是心源性的疾病形成遊離的栓子阻塞腦血管,形成顱腦缺氧缺血,還有可能是由於顱內血管原位血栓形成造成的血管狹窄或閉塞。上述病因均會導致顱腦缺血缺氧造成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基礎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會對血管產生慢性損傷,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和原位血栓的形成。
另外,抽煙、喝酒可作為腦梗死的高危因素引起內環境及血管功能障礙,出現缺血、缺氧癥狀。
魏女士的公公今年73歲,老伴走得早,每天最喜歡做的就是在小酒館裡和街坊四鄰聊天,可是今天,大家卻沒有看到他的身影,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早上的一場意外,讓他正徘徊在生死的邊緣!
當天早上,天剛朦朦亮,魏女士家中的一切似乎還在沉寂之中。魏女士聽到公公上廁所的聲音,不久,她自己也被尿憋醒,可是公公已經進去快半個小時了。
魏女士有些焦躁的在廁所門外踱步,她喊了公公一聲,「爸,您在裡面嗎?快開門啊!我也很急啊。」魏女士喊道。
可廁所里毫無回應,像是一潭死水。隱隱約約,她感到了不祥的氣息。
「砰砰砰!」魏女士趕緊把丈夫叫醒,兩人開始用力敲射門扉,隨後是一聲沉重的撞擊聲,門終於開了,但映入眼帘的是公公倒在冰冷地磚上的身影。
「快,快叫救護車!」,魏女士忍不住尖叫起來,平時公公的身體一直不錯,現在靜靜躺在那裡,沒有意識,只剩下微弱的氣息。
在醫院,急診值班的范醫生的嚴肅而專註的對公公進行了查體,」口角歪斜,意識模糊。肢體無法自主活動,病理征陽性「,所有的這些都指向了腦血管意外的可能。
「他很可能是急性腦梗塞,要趕緊做個頭顱CT。」當這個診斷從范醫生口中冷靜地說出,魏女士的心沉入了谷底。
「醫生,這…這怎麼可能?」她的聲音帶著哭腔,「公公他…他一直很健康啊。」
醫生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同情,但他知道,此時的他需要的不僅僅是同情,更多的是將複雜的醫學知識轉化為家屬能夠理解並接受的語言。
「急性腦梗塞通常就是腦裡面的動脈突然阻塞了,腦細胞缺氧,就會引起昏迷和暈厥,阻塞的原因可能是血栓或是血液中的其他物質。
雖然您的公公看似強壯,但一些不易察覺的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血脂、心律不齊,甚至長期勞累,都有可能成為『隱形殺手』。」范醫生詳盡地解釋著。
「這…這有什麼徵兆嗎?我們…我們怎麼一點都沒發現?」魏女士的語氣中滿是自責和疑惑。
「徵兆?」醫生微微皺眉,這的確是個問題。「急性腦梗常有一些前兆,例如突然的頭痛、眩暈、言語不清或是一側肢體無力,但有時候這些信號會被忽略,或者由於個體差異,表現不夠典型。」
醫生話音未落,魏女士的眼神變得複雜,因為她隱約曾注意到公公偶爾吃飯端碗會沒力氣,但她當時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後續的治療和康復。」范醫生調整了一下眼鏡,開始詳細地闡述治療方案。「考慮到您公公的情況,我們建議可以嘗試溶栓治療來嘗試打開阻塞的血管,但由於你們來得還是有些遲了,要有長期做康復的心理準備。」
「對於腦梗後的癱瘓,物理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包括但不限於肢體功能訓練、平衡能力的訓練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范醫生的聲音裡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和專業,「雖然路途會很艱難,但不要放棄希望,康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是值得的。」
在范醫生的耐心講解下,魏女士的心終於平靜了一些。但她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醫生,我們…我們需要怎樣做,才能儘可能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呢?」
范醫生認真地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首先,生活中要注意健康的飲食習慣,減少油膩和高鹽食物的攝入;
其次,要有規律的運動,增強體質,特別是對於工作較為辛苦的人群,適度的放鬆和運動非常重要;
再次,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早發現血壓、血糖等問題,對於預防腦血管疾病至關重要。
最後,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任何異常信號,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就醫。」
范醫生的話如同一盞明燈,讓魏女士在這突如其來的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她明白,這不僅是對公公的救治,更是對整個家庭生活方式的一次深刻反思與改變。
#卒中防控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