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患兒近1000萬人,5至10歲最多見!兒科專家:這些「搞怪」動作很可能是病

2023年10月31日22:13:08 健康 1537

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攝影記者 王永勝

通訊員 高琛琛 薛源

美國影片《叫我第一名》中的小男孩科恩,經常擠眉弄眼、搖頭聳肩,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同學嘲笑。其實,他只是患上抽動障礙,無法控制自己。10月30日是我國第四個「關愛抽動障礙日」,主題為「關注抽動,為愛前行」,武漢兒童醫院舉辦的健康科普交流會現場,專家表示,粗略估算我國兒童抽動障礙患者人數近1000萬,其中5至10歲最為多見,他們輾轉就醫容易被誤診,也因為疾病被周圍人誤解。這背後,需要全社會對這類兒童的理解和關注。

全國患兒近1000萬人,5至10歲最多見!兒科專家:這些「搞怪」動作很可能是病 - 天天要聞

劉智勝教授做科普宣講

8歲「搞怪」男孩被確診為抽動障礙

「每年接診不少抽動障礙的孩子,從出現癥狀到確診,繞了不少彎路。」中國抽動障礙協作組組長,武漢兒童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專家劉智勝教授說,抽動障礙的形式多樣又複雜,臨床上很容易誤診。

8歲男孩樂樂(化名)從小乖巧可愛,父母雖疼愛有加,但平時管教也很嚴格。今年初,樂樂總不自主地清嗓子,還總發出怪聲,老師多次提醒,但樂樂仍無法改變,甚至影響到同學上課。媽媽帶她去了耳鼻喉科、呼吸內科,排查過慢性咽炎、鼻炎、病毒感染、變異性哮喘等疾病,也一直在對症用過葯,但癥狀並沒有好轉。近段時間,樂樂變得越發調皮,上課會擾亂課堂紀律,甚至和同學打架,成績也在班上墊底,老師為此頭疼不已。

實在沒辦法,媽媽帶著樂樂到神經內科就診。劉智勝追問細節發現,樂樂從幼兒園起就有行為異常,當時曾有一段時間不自主地眨眼睛,好轉後又出現聳肩、轉頭。

結合專業檢查,劉智勝揪出樂樂諸多問題的「幕後黑手」正是抽動障礙,且合併有多動症。樂樂無法控制自己,但被老師、同學、家長誤會是故意調皮搗蛋,甚至影響了學習成績。

好在經過大半年的對症治療,目前,樂樂有了明顯好轉,上學不再「搗亂」,學習成績也有了進步。

全國患兒近千萬人,5至10歲最多見

「這類疾病在臨床並不少見。」劉智勝教授介紹,抽動障礙患病率為2.5%,按照目前我國20%以上人群處於18歲以下年齡段來估算,兒童抽動障礙患者人數近1000萬。

劉智勝教授表示,抽動障礙,又稱抽動症,是兒科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一般早期最常見的是面部肌肉抽動,如眨眼、擠眉、聳鼻,繼而出現搖頭、聳肩、扭頸等運動抽動,還可能有喉部不自主地發出異常聲音,少數患兒會不自主地說髒話等。從臨床來看,半數以上患兒可以伴有一種以上的共患病,包括多動症、強迫症、焦慮症、學習困難、睡眠障礙等。

「該病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以5至10歲最為多見,一般在10至12歲時癥狀表現最嚴重。」劉智勝說,約半數以上患兒到18歲以後癥狀可能消失,但部分患兒還可能延續至成年。

值得關注的是,抽動症的孩子容易被誤解,以為是故意調皮搗蛋、擠眉弄眼,在家長、老師、同學的多方壓力下,孩子的心理壓力會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反倒會加重抽動障礙的癥狀。

呼籲全社會聯手創造關愛環境

為了讓更多抽動障礙兒童得到妥善治療,2018年9月7日,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抽動障礙協作組(簡稱「中國抽動障礙協作組」)在湖北武漢成立,劉智勝教授擔任組長,牽頭成立區域性及省級抽動障礙協作組,制定共識、規範診療、參與健康科普、編著書籍和科普手冊。2020年起,該協作組將每年的10月30日定為「抽動障礙關愛日」。

全國患兒近1000萬人,5至10歲最多見!兒科專家:這些「搞怪」動作很可能是病 - 天天要聞

每年的10月30日定為「抽動障礙關愛日」

全國患兒近1000萬人,5至10歲最多見!兒科專家:這些「搞怪」動作很可能是病 - 天天要聞

關愛寄語

全國患兒近1000萬人,5至10歲最多見!兒科專家:這些「搞怪」動作很可能是病 - 天天要聞

關愛寄語

在今年的活動現場,除了劉智勝教授、武漢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孫丹教授的科普講座,會議還特別設置了「醫校攜手 共同呵護」的嘉賓訪談環節,邀請江漢區大興第一實驗學校高級教師章霞、武漢外國語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心理諮詢師潘之瑤,共同探討如何進行醫院、家庭、學校、社會的聯動,讓孩子們康復得更加順利。

全國患兒近1000萬人,5至10歲最多見!兒科專家:這些「搞怪」動作很可能是病 - 天天要聞

嘉賓討論環節

「抽動障礙可延續到成人,對患者的學習、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等方面可能產生不良影響,需要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劉智勝表示,要注重個體化綜合治療,其中很關鍵的是重視對抽動障礙患兒的教育干預,家長要鼓勵患兒積极參加文體活動,避免接觸不良刺激,如玩電子遊戲、看驚險恐怖影片、吃辛辣食物等。此外,家長還需要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交流,鼓勵孩子大膽與同學及周圍人交往,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一個我們平常根本不會多想的生活習慣——打麻將。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動的老人。年紀到了七十多,有些人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 天天要聞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來源:福州晚報】「四年了,終於找到這怪病『真兇』!」近日福州市第二總醫院脊柱外科病房裡看著恢復正常的腳踝、腳趾60多歲的程大叔熱淚盈眶4年前,程大叔發現左側腳踝、腳趾無法正常動作,他輾轉多家醫院求治無果。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 天天要聞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無影燈下,腹腔鏡顯示屏清晰呈現患者右腎上腺區3.8厘米的腫物。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醫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鉗,在毫米級空間內精準分離血管組織。隨著一枚完整切除的腫瘤被取出,困擾患者鄧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壓病根被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 天天要聞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今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方信息互通與協同,做好醫保數據資源管理,推動醫保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利用。在確保數據安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探索為創新葯研發提供必要的醫保數據服務。依託全...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 天天要聞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還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醫院停車場收費問題再次引發討論。近期,有網友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了公立醫院停車場收費太貴的問題,患者反映稱,湖南長沙某附屬醫院停車場一天要收40元,根本沒有考慮住院的病人和家屬要承擔多麼高的停車成本,這是否涉嫌違規收費?醫院是公益性組...
一個動作預測你的長壽潛力!做不到的人要當心了! - 天天要聞

一個動作預測你的長壽潛力!做不到的人要當心了!

不靠手撐地,你能輕鬆從坐姿站起來嗎?這個看似簡單「坐下-起立」的動作,已被研究證實與死亡風險相關。AI生成圖一個動作預測未來能否長壽!2025年6月,《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通過簡單的「坐立試驗」評估身體機能,可預測中老年人的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坐立試驗」(SRT)是一項簡單的體能...
誘因不可忽視,高血壓或提高中風風險,做好日常管理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誘因不可忽視,高血壓或提高中風風險,做好日常管理很關鍵

在每日如陀螺般高速運轉的忙碌生活里,我們被瑣事纏身,無暇他顧,以至於身體悄然發出的那些細微小信號,都被我們輕易地忽略掉了。你是否經常感到頭暈、疲勞,或者有時站起來感覺一陣不穩?很多時候,這些癥狀我們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畢竟生活壓力大、工作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