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之後,秋冬之交,養生滋補是很多人的「健康作業」,隨著保健觀念普及,大家早已從「大魚大肉」、「大吃大喝」、「大補大瀉」等養生誤區中醒悟過來,講究張弛有度、精準有用。
熱門的養生食物多見於2種:
1、柿子:霜降後柿子大量上市,既是時令水果,又是滋補佳品,有「一個柿子五味葯」、「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等說法,而且除了新鮮柿肉外,柿霜、柿皮、柿蒂都有用,全身是寶。
2、板栗:秋冬季節紅遍大江南北,有「三個板栗一副葯」的保健功效,無論是糖炒板栗的誘人,還是蒸煮板栗的滋潤,還是生吃板栗的鮮甜,或是板栗熬湯的補益,板栗成為餐桌上的新寵。
但柿子、板栗不是秋冬季養生的最佳選擇,此階段的養生珍品,應該是拐棗。
拐棗是一種中藥,也是一種水果,霜降前後成熟上市,但經霜之後味道更上一層樓。除了名字叫拐棗外,還有枳椇、雞爪果、萬壽果、金果梨、雞棗、甜半夜等。
拐棗長在高達10—20米的拐棗樹上,屬於地球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在我國陝西地區產量最多,北方的河南、甘肅、山西,南方的大部分省份都有種植。
拐棗有幾個特點:
1、少數派,拐棗總體產量較少,市面上很少見,雖然每株拐棗樹可采數十至數百斤鮮果,但種植不多是「硬傷」。
2、醜陋派,如果給水果外形評分,拐棗就不要指望能及格,客氣一點說是「其貌不揚」,公道說法是「醜陋礙眼」,顏值比較低。
3、珍稀派,拐棗屬於秋冬季養生的珍品,疏肝健脾,益腸通便,潤肺養肌,過去因為窮,很多農民沒錢貼秋膘,就是用拐棗補益,效果更好。
4、實用派,拐棗不僅是水果,還可當應急糧食、當餐桌蔬菜、當保健用藥,樹木可以做傢具,花和葉能入葯,全身是寶。
中醫里拐棗的正式藥名是「枳椇子」,其味甘、酸,無毒,性平,歸脾、肝、心、胃、大腸經,利水滲濕,多用於通淋證。雖不常見常用,比較冷門,但效果上佳,功效作用至少有5個方面:
一是降血壓
拐棗里的麥草鹼、鼠李鹼、枳椇甙含量高,能擴張血管,抗脂質過氧化和利尿,達到降壓效果。古代沒有高血壓病名,但出現了高血壓癥狀,一般用拐棗配夏枯草、杜仲、黃連、丹參、桑葉等緩解癥狀。
二是解酒毒
拐棗很早就被發現可清酒熱、散酒氣、催酒醒,我國最早的解酒藥就是以拐棗為主葯製成,如果配葛根、山楂、砂仁、菊花、甘草等成分,解酒效果更快。
三是通二便
拐棗本身就是通淋葯,一方面利水,促尿液排出,一方面潤腸,促大便排泄。如果是久病體虛發生二便不利,可加當歸、木香、肉蓯蓉等。
四是防抽筋
天氣寒涼,手腳易抽筋,多見於中老年人,拐棗含鈣量和枳椇甙較高,可抗手足抽筋,一般還用拐棗泡藥酒服用,防抽筋治手抖。
五是止咳嗽
拐棗突出特點之一是很甜,甜味可鎮咳、生津、退火,使咳嗽迅速平息,拐棗的有機酸、維生素和鹼性成分,也很容易被人體吸收,達到止咳效果。
另外,秋冬乾燥,易生煩躁,可用拐棗配酸棗仁,止渴除煩;長期喝酒易傷肝,用拐棗配葛根、水飛薊可護肝;寒冬凍裂皮膚,可搗碎拐棗外敷緩解,等等。
雖然拐棗功效比較多,但注意禁止和魚肉、蠶豆同食,容易出現腹痛、嘔吐等問題。因為拐棗含糖量很高,糖尿病人不要吃,孕期和哺乳期婦女也不能吃。
如果拐棗入葯使用,需要遵醫囑,不能亂用。